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3版(2025年04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分子检验诊断传染病
□李朝霞

       在人类与传染病漫长的斗争历程中,诊断技术的发展始终很关键。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分子检验诊断技术应运而生,如同锐利的武器,为传染病的精准诊断、及时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持。

       传染病,由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侵入人体而引发。这些病原体在人体内兴风作浪,破坏机体正常功能,导致发热、咳嗽、腹泻等各种不适症状。在传染病防控中,早期准确诊断至关重要,它能为后续治疗争取宝贵时间,有效遏制疫情传播。而分子检验诊断技术,正是凭借其独特优势,在这一领域大放异彩。

       分子检验诊断技术,简单来说,是基于对病原体遗传物质的检测来判断是否感染。我们知道,每种病原体都有其独特的基因序列,就如同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指纹。分子检验技术能够精准识别这些病原体的基因“指纹”,从而确定感染的病原体种类。以新型冠状病毒为例,核酸序列是其区别于其他病毒的特征。通过对疑似患者样本进行核酸检测,即检测样本中是否存在新冠病毒特有的核酸序列,就能快速判断患者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相比传统诊断方法,分子检验诊断技术的一大显著优势在于其极高的灵敏度。它能够检测到极其微量的病原体核酸,哪怕在感染初期,病原体在体内数量还较少时,也能准确揪出“元凶”。这大大提高了传染病早期诊断的可能性,为及时隔离治疗患者、控制疫情传播赢得先机。

       目前,分子检验诊断传染病的技术手段丰富多样,其中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最为常见。PCR技术犹如一台强大的基因“复印机”,能够在短时间内将病原体的核酸片段大量扩增。以检测流感病毒为例,首先从患者的鼻咽拭子样本中提取核酸,然后加入特定的引物、酶等物质,在PCR仪器中经过多轮的变性、退火、延伸过程,流感病毒的核酸片段被不断复制,数量呈指数级增长。通过对扩增产物的检测分析,就能判断样本中是否存在流感病毒以及是何种亚型的流感病毒。除了常规PCR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更是进一步提升了检测的准确性和定量能力。在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标记的探针,随着PCR扩增的进行,荧光信号会不断增强,仪器能够实时监测荧光强度,通过标准曲线就能精确测定样本中病原体核酸的含量,有助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

       基因测序技术也是分子检验诊断领域的重要利器。它能够测定病原体的全基因组序列,不仅可以明确病原体的种类,还能深入了解病原体的变异情况。在传染病疫情暴发时,通过对病原体进行基因测序,科学家能够追踪病毒的传播路径,分析病毒的进化趋势。比如在埃博拉病毒疫情期间,基因测序帮助研究人员清晰地了解病毒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中的传播和变异情况,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策略提供了关键依据。此外,还有基于核酸杂交原理的分子杂交技术,通过将已知序列的核酸探针与样本中的核酸进行杂交反应,检测是否存在互补配对的核酸序列,从而判断是否感染相应病原体。

       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分子检验诊断传染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艾滋病诊断方面,传统的抗体检测存在窗口期,即感染艾滋病病毒后,人体需要一段时间才会产生抗体,在此期间检测结果可能呈假阴性。而分子检验技术,如HIV核酸检测,能够直接检测病毒核酸,大大缩短了窗口期。在结核病诊断中,传统的涂片镜检和培养方法耗时长、灵敏度低,容易造成漏诊。分子诊断技术,如Xpert MTB/RIF检测,能够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及其对利福平的耐药情况,对于结核病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分子检验诊断技术为传染病的诊断和防控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它以精准、灵敏、快速的特点,为医生提供了有力的诊断依据,为大众健康保驾护航。 (仪陇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