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3版(2025年04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了解生化检验中的血脂指标
□邬盼

       在我们定期进行的体检项目里,生化检验中的血脂指标是反映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窗口。作为医务工作者,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让大家清楚了解血脂指标,更好地守护自身健康。

       血脂检测包含哪些指标

       血脂,简单来说就是血液中的脂质。血脂指标主要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这些指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我们体内脂质代谢的情况。

       各项血脂指标的意义

       总胆固醇(TC) 总胆固醇是血液中所有胆固醇的总和,它包括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其他脂蛋白中的胆固醇。TC水平升高,意味着身体可能摄入了过多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像动物内脏、蛋黄等,或者自身胆固醇代谢出现问题。长期处于高水平的总胆固醇,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进而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一般正常范围在3.0~5.2mmol/L,但不同医院检测方法有别,参考范围可能略有差异。

       甘油三酯(TG) 甘油三酯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脂类,主要功能是供给与储存能源。日常饮食中,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及酗酒,都可能导致甘油三酯升高。轻度升高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严重升高时,不仅会增加急性胰腺炎的发病风险,还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紧密相关。正常情况下,甘油三酯水平应低于1.7mmol/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LDL-C常被称为“坏胆固醇”。它会把胆固醇运输到血管壁,当血液中LDL-C水平过高,胆固醇就容易在血管壁沉积,逐渐形成粥样斑块,使血管变窄、失去弹性,增加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理想的LDL-C水平应低于3.4mmol/L,对于患有冠心病、糖尿病等高危人群,要求会更为严格,需控制在2.6mmol/L甚至更低。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与LDL-C相反,HDL-C被称作“好胆固醇”。它就像血管里的“清道夫”,能够将血管壁上多余的胆固醇转运回肝脏进行代谢,从而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HDL-C水平越高,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越强。一般来说,男性HDL-C高于1.04mmol/L,女性高于1.3mmol/L比较理想。

       血脂异常的危害

       当血脂指标出现异常,即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时,身体就亮起了健康红灯。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随着血管内粥样斑块的形成和发展,血管腔会逐渐狭窄,影响血液流动。若发生在冠状动脉,会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若发生在脑血管,可造成脑供血不足,增加脑梗死、脑出血的风险。此外,血脂异常还与脂肪肝、胰腺炎等疾病密切相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血脂检测的注意事项

       为了保证血脂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检测前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牢记。首先,检测前三天应保持正常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如油炸食品、肥肉等。其次,检测前需空腹12~14小时,一般建议晚上清淡饮食后,第二天早上空腹采血。另外,采血前24小时内要避免剧烈运动,因为运动会影响血脂水平,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同时,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避孕药、某些降压药等,可能对血脂产生影响,在检测前应告知医生,以便医生综合判断检测结果。

       了解生化检验中的血脂指标,有助于我们及时发现身体潜在的健康问题。定期进行血脂检测,关注血脂指标变化,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方式维持血脂平衡,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重要举措。如果发现血脂异常,也不要惊慌,应及时咨询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 (仪陇县人民医院医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