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6版(2025年04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绵阳市安州区黄土镇青龙村村医王景:
只要还有人需要,我就一直守着
何发斌 白桦 本报记者 方继莲

       山风掠过青翠的竹林,晨曦微露时,一个脚步稳健的身影已踏着露水前行。他的布鞋沾满泥土,药箱沉甸甸地压在肩上,却从未放慢脚步。他就是绵阳市安州区黄土镇青龙村村医王景,一个用双脚丈量生命长度的人。从青葱少年到白发苍苍,他的足迹遍布山村的每一条崎岖小路,他的双手救治无数濒危的生命。他既是医生,也是药师,更是乡亲们心中不灭的灯火。今天,让我们走进这位乡村医者的世界,聆听那些风雨兼程的岁月里最动人的生命回响。

       风雨无阻学医路

       王景的父亲是一位在当地享有盛誉的老中医。在缺医少药的年代,他的父亲用草药为乡亲们治病。那时的青龙村,地处山区,交通不便,村民一旦生病,大多舍不得花钱去医院看病。从小看着父亲用那双苍老却有力的手,治愈了无数的病人,让生命得以延续,耳濡目染之下,他对中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中学毕业后,王景便随父亲学习中西医知识。1985年,王景前往安县卫校进修。进修期间,他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起早贪黑,在路灯下苦读中医经典,在课堂上认真学习系统医学知识。凭借着这份努力,他顺利取得了“中医士”职称和乡村医生学习结业证书。

       如今,王景熟练掌握常见病及多发病的预防和治疗,尤其针对多种疑难杂症,能够运用中医药及针灸进行诊治。他把中医分为经方医学和时方医学,擅长于经方医学《伤寒杂病论》和时方医学《温病条辨》的临床运用。

     “王医生的药方本比黄金还珍贵。”退休教师刘老师回忆说,“那上面不仅记着药方,还有每个村民的用药禁忌,连谁对青霉素过敏都标得清清楚楚。”

       精勤不倦护安康

     “王医生技术好,他擅长用中医治疗疑难杂症,中医真的太神奇了。”在安州区黄土镇青龙村卫生室,前来就诊的村民刘大爷甚是满意。

       走进青龙村卫生室,观察床、移动式紫外线灯、出诊箱、中药材冷藏柜和电脑、打印机、医保刷卡器等一应俱全;各类常见药品种类齐全,基本医疗设备摆放整齐,村民就诊记录本规范翔实。

       青龙村共有1726户、4213人。在王景刚参加工作那会,村卫生室办公条件很差,待遇跟不上,医疗设备严重不足,加之村里的百姓收入普遍不高,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村民的一块心病。他不计个人得失,在患者无钱治病的时候,自掏腰包帮患者买单。

       当时的乡村医生收入普遍很低,但王景对那些贫困患者、孤寡患者,却总是以自己最大的力量帮助他们。青龙村1组五保户张达木,多次患病卧床不起,都是王景上门诊治,长年坚持,直至患者去世,其间免收各类医药费2万余元,这样的例子在青龙村数不胜数。

       他总是说:“村民如果有钱,人家晓得拿来,实在拿不出来就算了。医生嘛,还是以治病救人为主的。”王景简单的一句话,是对医者最完美的诠释。

       奉献山村终无悔

       时光飞逝,王景迎来了行医生涯的第45个年头。这些年,他走遍青龙村每一条小道,熟知每位患者的身体情况。

       基层医疗不仅是看病开药,还要为常住人口建立健康档案,对慢病患者、孕产妇等重点人群提供公共卫生服务。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和生活方式改变,慢病患者数量日益增加,慢性病健康管理成为基层公共卫生的重点工作之一。

       4月的安州区黄土镇青龙村,菜花盛开,处处诗意盎然。穿着白大褂,背着医药箱,王景迈着急促的步伐走出了村卫生室,他赶着给住在山坡上的几位老人送药,并复查病情。

     “趁下雨,要快点去,这种天气老人肯定在家。不过,下雨也让上山的路变得难走,所以跋山涉水已经成了我的习惯。”半个多小时后,他到达郭志金家。70多岁的郭志金患有腰腿痛、糖尿病和高血压。王景的到来,让郭志金脸上有了笑容:“我就是心里着急,腰杆动都动不得,只有天天在屋里。”

     “你就该在屋里享福,还出门做啥哦。”一边聊天,王景一边打开医药箱为郭志金测血压、血糖,询问郭志金的身体状况,并做好记录。

       像郭志金这样的老人有很多。子女在外打工,再加上年事已高,生病了能拖就拖。“如果不是很严重,他们都不会下山找医生,我只好不定期到家里随访,顺便送一些常用的药物。”王景说,这也是签约服务协议的一个原因,可以及时为住得偏远的病人提供帮助。

     “希望王医生能把这么好的中医技术传承下去,村民看病才有保障。”很多村民道出了心声。

       从青丝到白发,王景用坚守诠释了医者仁心。他的足迹踏遍了家乡的每一条山径,他的双手托起了无数生命的希望。如今,虽然年过花甲,他仍然坚持每天接诊。诊室墙上那面“大医精诚”的匾额,正是对他一生最好的注解。

     “只要还有人需要,我就一直守着。”这句朴实的承诺,胜过千言万语。在王景心中,医生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生的使命。而这使命,正在新一代村医身上延续,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