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4版(2025年03月0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警惕!这种“小而坏”的胆固醇
□王静

       近年来,我国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增加。高脂血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重要原因之一。高血脂会改变血液黏稠度和血管壁结构,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系统疾病。因此,关注自身血脂水平刻不容缓。

       在血脂检测中,有一种“小而坏”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我们千万要警惕它。

       LDL-C“坏”在哪里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颗粒小、密度低,容易在动脉壁深部堆积,形成斑块,阻碍血流,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并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越高,斑块体积越大,风险也越高。

       LDL-C正常值是多少

       根据《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基层版2024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总体风险等级为低危的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小于3.4mmol/L;风险等级为中危或高危的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小于2.6mmol/L;风险等级为极高危的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小于1.8mmol/L;风险等级为超高危的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小于1.4mmol/L。

       那么,如何确定我们的风险等级呢?可以根据以下四步自测:

       第一步:对于发生过严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如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血运重建术后等)的人群,风险等级为极高危或超高危。

       第二步:非极高危和超高危人群,但符合以下三种情况中的任意一条,则直接判定为高危人群:(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9mmol/L或总胆固醇≥7.2mmol/L;(2)年龄≥40岁的糖尿病患者;(3)慢性肾脏疾病3~4期。

       第三步:若以上情况都不符合,则需考虑以下三个危险因素:(1)吸烟;(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 mmol/L;(3)年龄:男性≥45岁,女性≥55岁。

       对于非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符合3条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6 mmol/L,或危险因素符合2条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4mmol/L,则为中危人群;对于高血压患者,只要符合1条危险因素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6mmol/L,就为中危人群。

       如果以上情况都不符合,那么恭喜您,目前的风险等级是低危,但依旧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饮食。

       如何降低LDL-C水平

       血脂管理的首要目标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降低血脂的关键,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及限制饮酒等。其中,饮食对血脂影响最大,生活中应少吃含有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膳食纤维和鱼类。注重食物多样性,每天尽可能多摄入不同种类的食物,每餐食不过量;成年人可适量饮用绿茶或咖啡,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如果通过饮食控制和增加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调整仍然不能很好地控制血脂水平,应及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将血脂控制在相应的目标范围内。

     “小而坏”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心血管健康的头号敌人,我们应警惕它,做到定期监测、合理膳食、坚持运动,保护心血管健康,防患于未然。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