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4版(2025年01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华西专家说 得了流感别拿起抗生素就吃
□本报记者 刘飞宇 冯若冰

       近期,流感发病率持续升高,根据四川省流感监测数据,四川省流感已进入较高水平活动期。当下流感整体情况如何?相较往年,今年流感又有何特点?市民是否需要提前囤药?针对大家关注的问题,1月8日,记者采访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副主任刘焱斌。

       易感  99 以上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

       甲流实际上每年冬春季节都会反复出现,最近四年的CDC(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显示,每年的11月底、12月流感发病率会出现明显增长,也会有两个高峰的情况出现。去年10月底开始,北方流感已经开始增加,南方因降温比北方慢一些,流感高峰来得更晚。

      “每年流感的特点是变化不大,人群普遍易感。”刘焱斌介绍,今年稍有不同,99 以上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H3N2流感病毒感染相对少见。“从临床接诊情况来看,住院患者多为糖尿病、肿瘤、器官移植术后人群,还有老年人与儿童等免疫力相对低下的人群,免疫力正常人群住院比例较低。”

       据了解,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4种类型,其中甲型流感传染性最强、最容易发生变异,几乎每次流感大流行都由它引起。与普通感冒不同的是,普通感冒多由鼻病毒等引发,传染性较弱,发病无显著季节性,症状集中在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等,一般不发热或仅有低热,无全身性表现,通常5~7天就能自行痊愈,极少引发并发症。而甲流起病急骤,多以高热开场,常伴有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还有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不适,部分患者会出现胃肠道不适感。刘焱斌告诉记者,目前确诊甲流主要依靠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市民既可以在药房购买抗原检测试剂盒自行检测,也可以前往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抗原、核酸检测。

       用药  选择药物务必结合自身具体情况

       近来,随着流感患者人数节节攀升,抗流感药物销量水涨船高,甚至出现抢购、囤药现象,不少药店抗流感药物库存告急,新一代“流感神药”玛巴洛沙韦价格更是一度飙升至300元一盒。“市民不需要过度恐慌,盲目抢购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等所谓的储备药物并无必要。”刘焱斌表示,流感病毒入侵人体细胞要历经进入、复制、释放三个阶段,目前针对各个环节均有相应药物。国内现有的流感抗病毒药物包括奥司他韦、阿比多尔、玛巴洛沙韦、扎那米韦和帕拉米韦等。“公众用药不必‘盯’着某一种,选择药物务必结合自身具体情况,比如孕妇禁用玛巴洛沙韦和法维拉韦,儿童用药则要重点关注年龄适配问题。”

       此外,刘焱斌着重提醒,抗细菌的抗生素,像头孢、沙星类等切不可随意滥用,病毒感染使用抗生素纯属“药不对症”,毫无疗效。

       刘焱斌提醒,如果出现以下4种情况之一,请立即送医:

       1.流感流行期间,儿童发热超过三天;

       2.出现体温40℃以上高热且持续不退;

       3.出现呼吸困难、意识障碍、严重呕吐和腹泻、持续胸痛等任一症状;

       4.自行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无效。

       尤其是高危人群(老年人、儿童、有基础疾病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需特别重视。

       防护  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对于流感的预防,刘焱斌给出以下防护建议: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流感病毒易变异,因此流感疫苗需每年接种。尤其是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更应按时接种。预防性疫苗没有最佳接种时间,但由于疫苗接种后2~4周才能产生保护抗体,因此即便本流行季尚未接种的适龄人群仍建议接种。流感疫苗起的是预防作用,无法确保100 不被感染,但接种疫苗后即便感染流感,症状一般也较轻。

       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归家、接触公共物品后务必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阻断飞沫传播路径。日常社交保持至少1米距离,尽量避开流感症状明显的人群。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适度开展散步、跑步、瑜伽、游泳等运动,提升身体抵抗力。饮食注重均衡搭配,多摄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新鲜蔬菜、水果、瘦肉、鱼类、蛋类等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