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拿一壶热水,在天空中画出一道圆弧线,在冷空气的作用下,水在空中形成根根分明的线条,像烟花一样绚烂。
每年冬季,前往东北旅游的游客都期待在低温下体验异常绚烂的“泼水成冰”。然而,却有网友分享出自己体验“泼水成冰”被烫伤的经历。那么,“泼水成冰”是什么原理?在进行“泼水成冰”体验时,如何安全操作呢?
操作不当易被烫伤
最近,一名游客在哈尔滨旅游时,模仿网上流行的“泼水成冰”,结果因操作失误,导致头部烫伤。当事人江女士表示之前在网上见过“泼水成冰”的景象,所以想尝试一下。然而,热水扬起的弧线不但没有瞬间成冰,还浇在其头部,导致二度烫伤。事后她说,幸好自己是医护人员,懂得急救知识,拿雪冷敷了一两个小时,随后去诊所敷了烫伤膏。
因为“泼水成冰”而导致烫伤的,也不止江女士一人。2023年2月,河南郑州的刘女士带着7岁半的儿子,到商场内的极地冰雪小镇体验“泼水成冰”。换上店方提供的衣服后,孩子拿着水向上一洒,热水直接灌入了后颈部。到医院检查发现,孩子后颈到背部部分被烫伤。
2023年11月,黑龙江牡丹江一女子去雪乡旅游时,想要体验一下“泼水成冰”,水烧开后直接拿起烧水壶就开始泼,不慎泼在小腿和脚上,造成浅Ⅱ度烫伤。当事人穆女士称,自己此前做过攻略,没想到会发生意外。当时去医务室,还看到好几个人也因玩这个有不同程度的烫伤。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烧伤病区主任医师赵震宇说,烫伤的程度一般都是以Ⅰ度和浅Ⅱ度为主,常见的部位是头、面部、手,还有脚。因为要做出泼水成冰的效果,一般水温都得在90℃以上,操作不当非常容易被烫伤。
“泼水成冰”需要两个条件
实际上,“泼水成冰”中的结冰并不是水结冰,而是水形成水蒸气之后,水蒸气在极端寒冷空气里凝结成水滴或者凝华成小冰晶,这与北方隆冬天气里形成的大雾现象类似,也是空气中有大量的小冰晶,因为冰晶颗粒非常小,一般是在几个微米到几百微米之间,所以看起来是雾的效果。
“在严寒的环境下,当温度极低时(通常在-30℃甚至更低)将热水泼向空中后,周围的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水蒸气迅速降温凝华成小冰晶,从而形成我们所看到的‘泼水成冰’现象,也就是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烧烫伤关爱公益基金发起人、瘢痕医学专家孙便友说,实际上并不存在既绝对安全又能很好地实现泼水成冰效果的水温。如果单纯从安全角度考虑,水温在60℃以下相对比较安全,但要想达到理想的泼水成冰效果,一般需要90℃以上的热水。
据科普中国消息,“泼水成冰”其实就是水的相态转换,想要达到“泼水成冰”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气温达到-40℃以下,二是一杯90℃以上的热水与空气的巨大温差是实现泼水成冰的关键。当气温不能达到-40℃以下,若有大风相助,能迅速带走水蒸气中的热量时,“泼水成冰”也有可能实现。
从医学角度来看,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孙丽梅则表示,“若想达到很好的水蒸气效果,水温尽量要达到90℃以上。但是,一般50℃以上的热水就可能引起烫伤,而具体的烫伤程度与皮肤接触热水的时间和水到达皮肤时的温度有关。”
万一烫伤了怎么办
“一旦游客出现热水接触皮肤,并感受到了灼烧感,要及时用冷水冲洗患处,出现局部红肿可以冷敷,同时尽快涂抹外用烫伤膏;若发现破溃面积大,或有溃疡、坏死应当及时去烧伤科治疗。”孙丽梅建议,“‘泼水成冰’一定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另外,体验该项目时,应该戴好帽子、围巾,尽量避免热水直接接触到皮肤。”
多知一点
“泼水成冰”有窍门
“泼水成冰”到底该怎么玩?有网友分享了成功经验:盛水容器开口大且能握在手中、以有滤网的保温杯为佳;泼水时瓶口朝上45度、手臂保持伸直最好“抡”出180度……
孙便友建议,“泼水成冰”应该注意这些:
选择合适的水温 虽然90℃以上的热水效果更好,但为了安全起见,可先尝试较低一些的水温,逐渐找到既安全又能呈现较好效果的温度平衡点。
使用敞口容器 避免使用带盖的容器,以确保泼水时的均匀性和安全性,且容器内最多装三分之二的水,留有余地,以防泼洒不均匀及水太满烫伤自己。
穿着防水衣物 包括防水手套、防水外套等,以防热水溅到身上造成烫伤。
选择合适的环境和时机 最好在清晨气温低、光线好的时候操作,并且要确保周围没有其他人或障碍物。
泼水时不要直接对准自己或他人的身体 应向斜上方泼,且手臂要迅速地、快速地摆成一个圆,让水能够充分分散开,形成更完美的效果。
选择合适的地点 泼水时应站在空旷且安全的地方,远离人员密集区。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泼水成冰”动作危险,请勿轻易尝试。
勇闯冰雪天地
需要注意点啥
铁的味道,不用知道 冰天雪地里千万别不信,非要尝尝铁柱子的味道,舌头被粘住,撕扯不下来时会让人痛不欲生。
小心冰溜子 积雪白天融化,夜晚结冰,易使屋檐、外墙出现冰溜子,走路时请远离挂着冰溜子的建筑物。
“野冰”不要随便滑 体验冰上乐趣一定要到正规冰场,有些野冰看起来冻上了,但其实厚度不够暗藏危机。(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