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鉴定在以下医疗领域扮演关键角色:术前备血、术中及术后输血以纠正贫血、急性和慢性贫血的输血治疗、凝血功能异常时补充凝血因子、母婴保健、器官和骨髓移植。随着大众对红细胞血型认知需求的逐步增加,本文将对红细胞血型分类进行简单的描述。
常见血型分类
常见血型分类主要分为两大类:红细胞血型系统(A、B、O、Rh血型)及其他血型系统。
红细胞血型系统:最常见的为ABO血型及Rh血型系统。其中ABO血型分为A、B、O、AB型血型,Rh血型系统分为Rh阳性及阴性系统,Rh阴性较为罕见,也称为“熊猫血”。
ABO血型系统根据红细胞表面是否具有A或B抗原(又称A或B凝集原),血清中是否存在抗A或抗B抗体(又称抗A或抗B凝集素),一般分为4型。红细胞上有A抗原及血清中有抗B抗体者为A型;红细胞上有B抗原及血清中有抗A抗体者为B型;红细胞上有A和B抗原及血清中不含抗A及抗B抗体者为AB型;红细胞上无A和B抗原而血清中有抗A及抗B抗体者为O型。
其他血型系统:包括白细胞抗原系统、血小板抗原及抗体、血清蛋白成分的抗原特异性等。
ABO血型系统的临床意义
输血上的意义:临床输血时必须输入同种ABO型血液,并经交叉配血试验验证完全相配合时才能输入。如果输入不同类ABO型血液,可导致严重溶血反应甚至危及生命。在极其危急情况下,无同型血液时,可输入O型红细胞血液,因为O型血不被其他三型的血清凝集,输入时被受血者血液所稀释和被血型物质所中和而不再凝集受血者红细胞,所以不会产生溶血反应。
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性疾病:指母亲与胎儿血型不合引起血型抗原免疫所致的一种溶血性疾病,在我国多为ABO血型系统所引起的溶血性疾病,部分为Rh血型系统引起。其中ABO血型溶血病多为母亲为O型而孕育的胎儿为A型或B型者,主要可能与母体受到A或B型抗原物质免疫后产生免疫性抗体效价高有关,免疫抗体通过胎盘进入婴儿体内,导致新生儿溶血病或流产。
ABO血型与器官移植:ABO抗原为一种强移植抗原,如器官供体与受体ABO血型不合时,可加速对移植物的排斥,特别是皮肤移植及肾移植。
ABO型血检查:可用于亲缘鉴定和可疑血迹、精斑、毛发等鉴定,以及其他某些疾病的相关性调查。
Rh血型系统的临床意义
Rh血型系统所致的溶血性输血反应:Rh系统一般不存在天然抗体,在第一次输血时往往不会发现Rh血型不合。Rh阴性的受血者接受了Rh阳性血液输入后,便可产生免疫性抗Rh抗体,再次输入Rh阳性血液时即可出现溶血性反应。另外,Rh阴性妇女曾孕育过Rh阳性的胎儿,输入Rh阳性血液时也可产生溶血反应。
新生儿Rh溶血:母亲与胎儿Rh血型不合,典型为胎儿父亲为Rh阳性,母亲为Rh阴性,胎儿红细胞如有一定数量经胎盘进入母体,可刺激母体产生抗Rh抗体,该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引起胎儿红细胞破坏造成溶血。
白细胞抗原系统的意义
分为白细胞本身特有抗原及与其他血液成分共有的两大类,其中后者包括HLA抗原及某些红细胞血型抗原。
HLA抗原:称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原系统为人类最主要的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又称组织相容性抗原,HLA配型在器官移植时与提高移植物存活率有着密切关系。供体和受体的HLA-A、B、D、DR完全相同者的存活率明显高于不同者。
血小板抗原:通常分为血小板非特异性抗原及特异性抗原,其中血小板非特异性抗原是与血液其他成分共有的抗原,特异性抗原为血小板本身特有的抗原。
血小板抗体:包括血小板同种抗体及自身抗体,其中血小板同种抗体由输红细胞、输血小板或妊娠等同种免疫反应产生,再次输入血小板后可使输入的血小板迅速破坏或降低存活,造成输血后血小板减少症;多数的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清中可检出血小板自身抗体。
血清蛋白成分的抗原特异性:因为遗传基因的不同,目前已经检查出血清蛋白中的许多成分具有抗原特异性。 (横州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