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心胸外科主任邢万红的休息室墙上挂满了哈达,这些都是被他治愈的藏族患者送的。哈达是藏族文化中的一种重要礼物,通常用于表达敬意、祝福和感激之情。这些哈达,不仅是对邢万红医术的认可,更是对他医德医风的肯定。在心胸外科耕耘的20多年里,他始终坚持“以爱‘补’心”的理念,他说:“一定要把患者当成自己的家人,为他们实实在在地考虑。”
走上从医路
“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邢万红的从医之路深受家庭原因的影响。在高考那年,他的母亲因心脏病去世,这个遗憾促使他毅然投身医学领域。“当时看病真的太难了。”邢万红回忆,“我家是山西运城的,看大病必须要去西安,但就算去了西安,也不代表这个病一定能治好,可能还要往更大的城市走,所以当时就想一定得学医,还得学心胸外科。”
1997年,邢万红考入山西医科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由于邢万红实习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同时也是山西省红十字会医院和小儿先心病治疗定点医院,他接触到了很多先心病患儿。“这些小孩都特别可爱,我不想让他们受苦。”这个想法,让邢万红坚定了以后要主攻小儿先心病的信念。因为接触小患者多,他也练就了一身哄孩子的本领。“我都没哄过自己的孩子。”他的内心也有遗憾。
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工作了几年的邢万红自觉医学之路不可止于眼前,“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于是,他白天上班晚上复习,最终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攻读临床医学博士。
读博期间,邢万红师从我国著名小儿心脏外科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徐志伟教授,跟随导师参与了婴幼儿和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等高难度手术,掌握了相关理论知识及手术操作技术,并系统掌握了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的处理。
2006年博士毕业后,邢万红回到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08年,成功为一名出生仅两天的婴儿开展完全性大动脉转位Switch手术,该手术为山西省首例。
学科领头
“技术上一定要追求卓越”
2021年,邢万红来到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担任心胸外科主任。在医院的支持下,他积极为科室引进人才,并将科室人员相继送往国内知名医院进修,提高团队专业水平。“科室只有我一个人行,那算什么事?”在他的带领下,医院心胸外科诊疗水平显著提升,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如今,科室已熟练掌握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微创腋下小切口先心病手术、超声引导下先心病介入封堵手术、微创瓣膜置换手术等技术。
基于科研源于临床又服务于临床的理念,邢万红还很重视学科学术发展,即便工作繁忙,他也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不仅是四川省卫健委学术技术带头人,还主持了5项省部级课题、3项市级课题,并在2022年顺利完成1项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2023年又立项1项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2024年立项1项成都市科技局技术创新研发项目。“医学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精进的过程,技术上一定要追求卓越才能更好为患者服务。”他说。
坚持公益
“当医生就是要不怕苦”
公益,是邢万红一直在做的事。早在读研期间,他就积极联系当地红十字会为家庭困难的小儿先心病患者免费做手术。如今,他的脚步遍布阆中、苍溪、蓬安、通江、邻水、壤塘、若尔盖和九寨沟等县(市),累计筛查小儿先心病10万余人次。
今年5月,邢万红带队到甘孜州石渠县进行小儿先心病筛查。一周时间,团队克服高原反应,为8088名孩子进行了先心病筛查,检查出需要做手术的有39名,9岁的措机(化名)就是其中一员。“检查发现她患有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未闭的导管使血液在心脏中不完全循环,增加了心脏的工作量,长期如此可能导致心力衰竭。”邢万红认为,“尽快手术是最好的选择。”
6月6日,姑姑带领措机来到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就诊。邢万红为措机施行了经导管封堵术。术后一周,措机出院回到了石渠县,没有花一分钱。“其实一般来说术后三天左右就能出院,但措机家在高原,如果太早出院回家可能会发生缺氧、肺水肿和感染等问题,所以只要是从高原来的患者,我一般都会让他们多住几天院,尽可能恢复好再出院。”邢万红说。
筛查中,邢万红发现很多人对小儿先心病的认知不足,甚至根本不重视,于是每次公益筛查,他都会在当地举办相关科普讲座,并对当地基层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进行临床技能培训。
“当医生就是要不怕苦。”繁忙的工作,无尽的公益,邢万红始终坚持:既然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就一定不能怕吃苦,怕吃苦就当不了医生。2023年第二届“人民医学传播大会”上,他获得“医者仁心”公益慈善大使称号;2024年获“2023—2024年九三学社中央社会服务先进个人”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