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1版(2024年10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保障儿童健康,他们一直在行动
“做一点事情,一直做好这件事情”

       10月26日,成都市高新区锦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门诊诊室外,家长们带着孩子都在这里守候着——来自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的医学博士、儿童保健科副主任医师李晋蓉来到这里帮扶,并为基层医生和前来的医学生志愿者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专业课。

       四川省医药爱心基金会是2016年1月成立的由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5A级公募基金会。成都市妇幼健康协会成立于2022年1月,由成都市科学技术协会主管,是集产、学、研、交流和成果转化于一体的妇幼健康研究平台;其中该协会的基层儿童健康促进委员会拥有近百家儿科基层医疗机构及医生。

       由四川省医药爱心基金会与成都市妇幼健康协会共同主办的关爱过敏和生长迟缓儿童健康管理活动于10月26日在成都举办。作为活动特邀专家,同时也是基层儿童健康促进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华西第二医院李晋蓉副主任医师及其同事卢游主治医师及冯玲主治医师在基层医疗机构的诊室里已接待了100多个孩子。

       作为时刻在临床一线奋战的医疗专家,李晋蓉在周末也没闲着,除了本次活动,她还多次在相关部门和组织的协调下,积极参与各类下基层医疗机构的公益活动、培训带教的健康宣传活动。她说,作为华西的医生应该积极参与服务基层医疗的活动:“作为华西的医生不能只限于自己日常的临床工作,不能只在自己的诊室里面,还应该利用好自己的专业和临床经验优势,把健康管理和疾病诊疗的关口前移,走到医疗资源匮乏的基层去,走到真正需要优质医疗的群体中去。同时还应该‘授之以渔’,采用讲座、疑难病例讨论、线上会议等多种方式,帮助更多基层医生成长起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从而惠及更多的老百姓。”

       医疗服务和基层授课“一条龙”

       这天上午,1岁多的小朋友鹏鹏(化名)来到了诊室,据他的爸爸妈妈说,虽然鹏鹏年龄还不大,但他们已经发现他的与众不同,他比别的同龄小朋友更矮,更消瘦,智力发育也不如同龄的小朋友;因为孩子的居住地较远,挂号也难,一直未得到有效救治。

     “这个孩子的面容很特殊,有重度的生长迟缓,我们通过初步检查发现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包括大运动、语言、社交、精细运动等)也存在问题,怀疑其患有生长障碍相关的罕见病。”在和鹏鹏父母交流后,李晋蓉用纸笔写下了提醒,让鹏鹏的父母尽快抽时间前往华西第二医院为孩子做进一步的检查。“对于这种在下基层坐诊时发现的特殊情况,我们会通过和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绿色通道,让其尽快在华西二医院就诊。”当然,更重要的是,这次详细的临床查体,发现了鹏鹏可能的患病征象:“如果我们不常下来参加这些活动,识别罕见病可能的情况是比较难的。”李晋蓉说,如果能早期识别罕见病,对改善患儿的远期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2个多小时里,李晋蓉在诊室里面见着一个又一个孩子,孩子们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有的父母携带着厚厚的就诊资料,里面有近3年来的基因诊断和康复的报告,希望可以在这里找到一点关于相关罕见病治疗的新理念。有的父母则是空手而来,觉得孩子生长落后、营养不良,说话说得比较晚,很难做基本算数等,希望医生可以更全面地评估一下孩子的生长发育和营养问题。面对各种各样的情况,李晋蓉都能从容应对,不仅能认真查体,分析各种检查单,也能通过初步的问诊判断孩子可能存在的问题,决定其可以留在基层随访还是需要转诊到上级医院。“李医生看娃娃抓得住重点,很多问题说得很到位,她还给我写了个单子,告诉我们如何在华西找到她做下一步检查,如何后续在社区进行随访,考虑得非常周全。”一位孩子的家长说道。

       在专家为孩子们看诊期间,还有多名锦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在旁协助,其中3名基层的医生,以及部分临床医学院的大二、大三同学也在诊室参与学习,仔细观摩了李晋蓉看诊的各个细节。“跟诊是每次在基层医疗活动中对于基层医疗帮助较大的环节。”李晋蓉介绍,希望这样的跟诊活动能提升基层医疗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同时真正提高医疗质量,让更多的儿童得到实惠。

       除了诊室的活动,华西的专家还为基层带去了营养相关的系列讲座。听课的除了成都市妇幼健康协会基层儿童健康促进委员会的多家单位的医生以外,还有医学院校的医学生志愿者。一系列接地气的讲座,以专业的知识和生动的案例丰富了基层医生的学识。等到大家满载而归地散去,这次特别又日常的基层之旅告了一段落。

       到儿童最需要的地方去

     “很多人印象里的华西医生都是在高规格的医学平台上,或是在临床一线奋战,看的病都是危急重症,给人一种很厉害很高端的感觉,其实也不完全是这样。”李晋蓉说,华西二院的医生几乎没有人会这么想,他们的共同目标是让更多人更方便、更全面地享受到高水平医疗资源,所以华西医生“向下走”应该是必需的。

       李晋蓉在去年被评为省卫生健康委英才计划“中青年骨干人才”,在儿童生长发育、高危患儿管理、过敏性疾病诊疗、生长障碍性疾病等领域颇有建树,多次主持、参与相关的国家级及省级的相关课题研究,但只要有时间,有需要,李晋蓉和她的同事们都会不假思索地参与各种下沉基层送健康的活动。

      “平时我们工作很忙,这样的活动只能用自己周末和节假日的时间。”因为积极参与健康咨询和健康宣教等活动,我们团队的脚步已经走过了许多家基层医疗机构,遇到的情况也有所不同,但是都积极地为远道而来的患儿和家庭提供力所能及的医疗意见,再为基层医务人员授课带教等等。

       李晋蓉还曾两次前往西藏,帮助当地提高妇幼健康保障水平。在青藏高原,她克服了缺氧带来的挑战,为很多孩子提供了义诊,也进行了专业知识的授课。

     “作为一名儿科医生,应该把捍卫全体儿童的健康作为使命,到儿童更需要我的地方去。”李晋蓉说,她和协会与团队怀着同样的信念,用细小的努力帮助基层医疗机构一点点成长,逐步打造成保障儿童健康的“最后一公里”:“我们也能感受到帮扶过的基层医疗机构的不断健全和进步,很多机构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干预更加科学和全面了,他们的转诊也更有质量,在慢病管理中的水平也日益增高,看到基层医疗的进步,让我们觉得像今天这样的工作非常有意义。”

       李晋蓉觉得,多去基层看看,多为百姓做点实在事,不仅方便了老百姓,也让她自己更有所得:“我们在基层能看到很多生长障碍性疾病甚至罕见病的早期征象和表现,这为今后的相关诊疗和研究也提供了思路。有时候我觉得家长和患者也是我的老师。所以只要有空,我们都会想办法到基层来做一点事情,一直做好这件事情。” (白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