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变换、气温骤降或室内外温差大等情况下,人体呼吸道黏膜容易受到刺激,导致抵抗力下降,为病毒和细菌提供了可乘之机。呼吸道疾病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然而,在预防和应对呼吸道疾病的过程中,存在一些认知误区,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常见的呼吸道疾病
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症状包括突发高热、畏寒、全身酸痛等。
肺炎:包括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等,可能表现为咳嗽、发热、胸痛等症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症状有长期咳嗽、咳痰、气促等。
哮喘:特征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
肺结核: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症状包括持续咳嗽、体重减轻、夜间出汗等。
支气管扩张症:症状特点为慢性咳嗽、大量脓痰、反复咯血。
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普通感冒、咽炎、喉炎等,症状通常较轻,包括咳嗽、打喷嚏、喉咙痛等。
呼吸道疾病认知误区
公众对呼吸道疾病的认知存在一些误区,避免这些误区有助于我们更科学地预防和应对呼吸道疾病,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支原体肺炎是新冠病毒引起的:支原体并非新冠病毒的变异。支原体早在20世纪初就被发现,而新冠病毒是2019年末才被大家知晓的,两者没有关系。
感冒发烧就得赶紧输液:对于普通感冒,如果症状较轻,通常不需要输液。在家服用退烧或止咳药物,多休息、多喝水、补充营养即可。只有重症病人或无法口服药物的情况下,才考虑输液。
支原体肺炎都会自愈:虽然大多数支原体感染如果局限在上呼吸道,大部分可以自愈,但仍有一小部分可能会发展到肺炎。因此,需要注意病情是否向重症发展,及时就医。
预防性服用感冒药:预防性地服用感冒药是不可取的,不当使用或超量使用药物可能会产生一系列副作用,反而损害健康。
网上购买“医院同款”雾化器在家自疗:这种做法不靠谱。雾化治疗需要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方案,自行购买雾化器和药物进行治疗存在风险。
肺炎症状没有好转就换药或有所好转就停药:这种做法不可取。药物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观察效果,私自换药或停药可能导致病情反复或加重。
忽视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呼吸道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及时接种疫苗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
呼吸道疾病应对建议
预防胜于治疗:很多人认为呼吸道疾病是小病,不需要特别预防,这种观念是错误的。预防胜于治疗,及时采取措施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充足的睡眠,均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合理用药:及时就医以便早诊断早治疗,尽量避免自行用药,特别对于老人和小孩,更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不随意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抗生素,以免产生抗药性或副作用。
加强健康教育:社区和医疗机构应提供更多的宣传和服务,帮助公众更好地预防呼吸道疾病。公众个人也应该提高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勤洗手、使用公筷、保持社交距离、注意咳嗽礼仪、做好环境清洁消毒工作,都是预防呼吸道疾病的重要措施。
重视环境因素:室内空气污染、湿度过低等环境都可能诱发呼吸道疾病。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原体在室内滞留。流感季节,前往公共场所应佩戴口罩,尽量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可以降低感染风险。
提供心理支持:情绪波动、压力过大等心理因素也会影响身体健康,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样重要。而对于有慢性疾病的老人,家庭成员应给予足够的心理支持,帮助他们保持积极的心态。(苍溪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