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0版(2024年09月0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关注秋季校园传染病防控
致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家长朋友:

       您好!秋风送爽,书页轻扬,又到了新的开学季。新学期、新气象,读书求学不忘保健康。夏秋更替之际,天气变化不定,是许多传染病的多发季节,而学校是人群密集场所,加之少年儿童免疫功能尚未完全成熟,较之成人,更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

       为了确保孩子健康、顺利地度过新学期,远离轮状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秋季多发易发的传染病,请广大家长朋友务必帮助孩子做好以下防护措施:

       做好个人防护

       保护环境卫生

       注意保持室内环境卫生,定期通风。

       注意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注意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要洗手,尽量避免用脏手触摸眼睛和口鼻,保持良好的手部卫生;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水杯等日常用品;勤洗勤晒被褥,勤换衣物。

       在流感等传染病流行季节,尽量少去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到呼吸道感染患者。

       去公共场所或前往医院就诊时,患者及陪护人员最好正确佩戴好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注意日常营养

       坚持健康生活

       饮食规律,营养到位,不要挑食,更不要把零食当饭吃。

       注意食品卫生,如蔬菜瓜果食用前要洗净,不喝生水。

       注意休息,保证睡眠充足,避免过度劳累。

       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身体抵抗力。

       保持心情愉悦,乐观积极,有助于身心健康。

       及时接种疫苗

       建立防护屏障

       接种疫苗是保护孩子远离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因此,在流感等传染病流行季节,建议家长应及时带娃接种相关疫苗。

       出现感染症状

       就医并报告学校

       家长要每天关注孩子的健康状态,当孩子出现发热、咳嗽、乏力、腹泻和手足口部位疱疹等症状需要居家观察休息,必要时应及时就诊,并向老师报备,不要带病上学。

       同时,家长要及时主动与孩子老师联系、如实告知孩子的身体状况,便于学校做好相关防病工作,不得隐瞒不报或谎报。

       亲爱的家长朋友,传染病防控工作与孩子健康息息相关,在我们满心期待新学期的同时,也请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同为孩子的健康平安努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筑起一道坚固的屏障。

       相关链接

       秋季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染性腹泻

       秋季腹泻大多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该病潜伏期一般为1~3天,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患儿多数会有发热现象,体温在37.9~39.5℃,然后出现吐泻症状,每日约10次,粪便多为水样或黄绿色稀便,无黏液及脓血。人群普遍易感,我国5岁以下儿童多见,其中6~24个月龄婴幼儿最为常见。

       流行性感冒

       夏秋之交,昼夜温差较大,容易发生流感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流感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征,主要经由空气、飞沫进行传播,学校、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容易暴发流感疫情。流感的症状主要为发热、咳嗽、咽喉痛、头痛、畏寒等,部分患儿还会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

       诺如病毒感染

       诺如病毒感染在秋冬季呈高发态势,其传播途径多样,吃、喝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水,和接触病例及其呕吐物都可能中招。中招后最常见的症状是呕吐和腹泻,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等。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腹泻居多。

       水痘

       水痘具有高度传染性,易感者(未得过水痘也未接种水痘疫苗者)接触病人后绝大多数会被感染。感染后表现为皮肤、黏膜上分批出现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伴有发热、瘙痒。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最易感染。该病常表现为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流腮”,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6~14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亦可见于成人,好发于冬、春季,是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重点疾病之一。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该病毒主要侵犯腮腺,也可侵犯神经系统、肝、肾、心脏、关节等几乎所有的器官。除腮腺肿痛外,还可以引起脑膜炎、睾丸炎、胰腺炎、卵巢炎等症状。(综合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海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