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4版(2024年07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德阳市罗江区
共建共享 高位推进

       德阳市罗江区从2017年起探索开展医共体建设。高站位推进,成立书记、区长任双组长的深化医改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医共体建设。

       创新体制机制,构建管理共同体

       当好“一家人”。组建罗江医院集团,设立集团服务中心。坚持“一院一特色”,集团内12家医疗卫生机构错位发展、竞合有序、互为补充。

       下好“一盘棋”。县、镇分类统一设岗,医共体编制+员额人员总控管理,总额由1209名扩充至1500名。建立“县聘镇用”“镇聘村用”“岗编适度分离”机制,近三年招聘249名专技人才,实现人员有序流动。 

       管好“一本账”。设立集团会计核算办公室,实行财务“五统一”管理,基本公卫经费由集团统筹调配,整合财政补助、医保结余等设立“资金池”,助力集团发展。

       找准改革途径,构建利益共同体

       实施医保支付改革,找准“支撑点”。实行“一个总额、结余归己、超支不补”医保管理改革。2022年结余医保基金1903万元,2023年预计结余1000万元,住院次均费用和患者个人自付比例实现双下降。

       深化药品耗材集配,找准“着力点”。建立医共体药械统一采购账户,配送企业从180余家精减为3家,采购种类减少115种,实行SPD智能化管理,实现药品耗材目录、采购、价格、支付、配送“五统一”。

       完善绩效考核方案,找准“切入点”。按照“两个允许”合理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扩大内部分配自主权。由集团统一开展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绩效工资总量、个人收入和职称晋升挂钩。提升医务人员待遇,县级医院薪酬增长8 ,基层增长10.48 。

       提升诊疗能力,构建服务共同体

       让群众就近有“医靠”。建设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3个,参照第五代医院标准建成区二医院。制定服务清单、双向转诊标准和服务流程,引导群众首诊在基层、大病到县城、康复回基层。

       让群众同质享“医疗”。建成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心电诊断、消毒供应四大资源共享中心,推行“基层接诊、县级诊断、结果互认”服务模式。

       让群众身边有医生。构建“临床医生+公卫医师+网格员+志愿者”医防融合共管模式,组建县镇两级服务团队109个,推行签约人群门诊基本包、“两病”患者服务包,服务费支付标准从5元/人·年提高到65元/人·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