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头版(2024年07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建好医共体 让群众更有“医”靠
□本报记者 顾钧竹

       我国重塑县域医疗卫生体系,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确定时间表和任务书

       四川高标准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为亿万人民提供可及的优质医疗服务,是一道世界性难题。让基层群众就近看上病、看好病,是中国深化医改的一道必答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人民健康,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把这件事抓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应该是全党全社会必须牢牢树立的一个理念。”

       这是党和国家重视人民生命健康的郑重承诺。

       从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等各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到人才、信息化建设等相关领域改革,再到对加强医改典型经验的总结提炼和宣传推广,习近平总书记都高度关心和重视,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

       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部取消药品加成,推动建设一批“家底厚实”的公立医院,扶持发展重症、呼吸、感染、急诊、护理、检验等一批重点专科……一系列改革措施陆续出台。

       2023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推进以城带乡、以乡带村和县乡一体、乡村一体,大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2024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健全机制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下沉的通知》,作出新部署,以深化城市医院支援县级医院工作,进一步解决城乡医疗资源不均衡的瓶颈问题。

       国家卫生健康委的信息显示,我国已在81个城市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在全国县级层面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支持建设市县级临床重点专科11000个。全国多地在实践中拓展、丰富三明医改的内涵,因地制宜推广医改新经验。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对我国县域医疗卫生体系的系统重塑。按照指导意见,到2025年底,力争90 以上的县市基本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到2027年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基本实现全覆盖。

       在四川,《四川省“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解决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过程中的痛点、堵点和难点,四川省卫生健康委等6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四川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八统一”管理指导意见》。

       7月16日,四川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会召开,更是进一步明确,要以强烈的改革担当精神,高标准全面推进四川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让群众就近就便享受更加公平可及的健康服务。要健全县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的管理体制,科学构建医共体;落实以人员下沉为核心的建设思路,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加快推进编制、人员、财务等“八统一”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年底前建成医疗、药械、公卫等“十大管理中心”;加强资源共享,做强县级龙头,推进基层首诊、上下转诊,搞好基层中医药服务,提升医共体整体服务能力;强化部门协作、“三医”协同,城市、县乡、乡村协调联动,合力推进医疗卫生重心下移、资源下沉。

       一项项务实之举、创新之策,正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看好病成为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