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3版(2024年06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深化医改 四川经验亮相全国推广会
□本报记者 白华宇

       6月22日,2024全国深化医改经验推广会暨中国卫生发展会议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徐斌出席会议并作了题为《敢为天下先 勇向潮头立 以强烈的历史担当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经验交流发言。

       徐斌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让人民群众奔着更好的日子去。四川牢记嘱托,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近年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指导支持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纵深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分别连续7年、16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群众健康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走出了具有川味底蕴的医改之路,重点突出,独具特色。希望四川继续创新探索突破,更好地发挥全国综合医改试点省份“侦察兵”和“先遣队”作用,继续在医改领域深耕作为,积累经验,取得更多的新成效。

       着力构建“三位一体”联动格局

       四川省委常委会每年专题研究部署深化医改工作,省政府连续8年将深化医改纳入对市(州)政府的目标绩效考核。省、市、县三级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深化医改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坚持一位政府领导分管医疗、医保、医药职能部门,注重“三医”协同治理和发展。从社会层面推动形成“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的广泛共识。

       其中,四川在全国率先建立药品、高值耗材、医用设备等集中采购新格局,推动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合理下降,通过同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提高医疗服务收入占比,使医疗机构的收入结构更加合理。健康四川十八项专项行动的逐步深入实施,不仅传播了健康理念,普及了健康知识,还倡导了健康行为,有力推动了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

       健全完善“雁阵齐飞”服务体系

       针对群众跨区域就医问题,加快建设国家医学“高峰”、西部医学“高原”、全域医学“高地”。2022年省外就医三级医院患者占比3.3 ,是全国省外就医患者较少的省份之一。深入推进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着力提升核心专科、夯实支撑专科、打造优势专科。坚持以基层为重点,按照“县强、乡活、村稳”的思路,构建“1+1+N+M”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目前,四川成功获批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和多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还通过大力实施临床专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临床科研创新,建成了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提升了医疗服务的技术水平。针对县级医院“龙头”,四川推进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通过提升核心专科、夯实支撑专科、打造优势专科等措施,使县级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目前,全省县医院基本标准和推荐标准达标率均居全国前列,县域内就诊率保持在90 以上。

       积极推进“三大领域”率先突破

       四川探索“2+2+16”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模式,激发公立医院发展动力。以“两个紧密”建设为重要抓手,推进医疗集团内“六一体管理”(组织管理、医疗管理、运营管理、信息管理、药械采供、培训考核)和“六协同共享”(优质资源下沉、医疗资源共享、家庭医生签约、医防协同、中西医协同发展、线上线下护理),创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模式,推进“八统一”管理,构建全域分级诊疗模式。创新医防融合发展机制,促进医防融合,实施“23433”社区卫生健康规范化服务。

       目前,四川正在开展国家和省级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加快建设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强化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责,创新医防融合发展机制,提升重大疫情预警和救治能力。

       持续强化“四化建设”加快发展

       以法治促长治,始终将法治建设贯穿改革发展全过程;建标准强引领,积极推进卫生健康领域地方标准体系建设;抓规范优服务,大力实施健康惠民“三升四心”工程;强信息提质效,统筹建设省互联网总医院和市互联网分院,统筹建设便民、惠医、辅政、兴业的四川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夯实行业发展信息数据支撑。

       四川成立了全省卫生健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积极推进卫生健康领域地方标准体系建设,大力实施健康惠民“三升四心”工程(提升医疗质量、服务品质、健康水平,打造放心、贴心、暖心、省心的健康服务),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全覆盖设置老年人便利就医“绿色通道”,全方位提升患者体验。积极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建设省互联网总医院和市互联网分院,统一入口、统一界面、统一标准、统一认证、统一评价、统一监管,实现互联网医院线上线下数据共享和业务无缝衔接,形成跨机构、跨区域互联互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