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8版(2024年06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泸定县孩子们的“周阿叔”

       乘千里风,过万重山。从锦江河畔到奔腾的大渡河边,周郎斌到甘孜州泸定县人民医院帮扶已经一年了。

       2023年6月,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选派精神科业务骨干到甘孜州开展组团式帮扶。周郎斌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听到消息后,他克服了家庭困难,第一时间主动请缨。时隔一年,再次回眸,精神心理健康医疗帮扶的足迹已然印刻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着健康与阳光的篇章。

       帮扶一年

       看见被忽视的心理健康

       在一年的帮扶时间里,周郎斌发现当地群众对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不够重视,甚至不愿接受疾病客观存在的事实。儿童青少年作为相对弱势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更是极容易被忽视。

       这一年里,他见过很多被抑郁、焦虑困扰的孩子,“但是家长们觉得这只是孩子故意‘捣乱’,故意和他们‘对着干’,根本不存在什么心理疾病。”周郎斌说。他记得,曾有一个正在读初中的女孩前来就诊,因为父母常年在外务工,所以陪她就诊的人是她的奶奶。女孩有很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但是刚到门诊,奶奶就抱怨道:“这孩子平常也不和我们说话,在家里面活儿也没做多少,说她两句就哭。”说罢,奶奶一直在旁边催促着女孩快点和医生说话,时不时地还要骂她一两句。看到这种情况,周郎斌让奶奶离开了诊室,慢慢引导女孩说出自己的困扰,在近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女孩终于把积压已久的情绪宣泄出来。周郎斌为女孩开具了药物,又单独对奶奶说了很多关于孩子心理健康的知识,希望家人能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后续几次复诊中,女孩的情绪有了明显的好转,会主动对周郎斌讲述自己生活和情绪的变化。

       点亮心灯

       让儿童青少年拥有“心灵港湾”

       周郎斌说:“被忽视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背后,是儿童青少年对心理健康的迫切需求。作为精神心理疾病方面的医生,我希望为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献出一份力量。”

       在这样的想法下,他帮助泸定县人民医院建强精神心理科,让孩子们看病有了“医”靠。他发现,泸定县人民医院的精神心理科只有两名坐诊医生,而且没有引进规范的心理测评量表,这导致心理疾病的相关诊断缺乏客观标准。为此,他联系了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在医院的帮助下为泸定县人民医院引进了汉密尔顿心理测评量表。同时,他毫无保留地向泸定县人民医院的坐诊医生、“师带徒”的学生传授了自己关于精神心理疾病的诊疗经验,有时间就在医院内开展心理健康讲堂,希望通过医生之间的“传帮带”提升诊疗质效,为孩子们撑起一片蓝天。

       在医院之外,周郎斌与同事一起走进学校,走到孩子们中间。一年的时间里,他去过泸定中学、泸定二中、泸定职中等多所学校,为师生开展了数场讲座,获益者近300人。他在学校进行了心理义诊和筛查,对于心理状态欠佳的孩子,及时为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周郎斌为“周阿叔”。

       2023年底,由于在组团式帮扶中的优异表现,周郎斌获得泸定县人民医院年度“先进个人”和“组团式、传帮带对口支援医疗团队特别贡献奖”。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名医者、一片仁心,在川西高原,周郎斌以医院为坚强后盾,以行动诠释医者担当,用心用情为当地儿童青少年点亮了一盏盏“心灯”。 (李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