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8版(2024年06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一个北方汉子的基层从医愿望

       从北方到南方,从城区到山区,从区级医院到基层医院,从每天几个病人到几十个病人,成都市青白江区福洪镇卫生院疼痛康复科主任王田东用实际行动证明中医康复可以“独具特色”,用精湛医术证明一个北方汉子在客家镇也可以“声名鹊起”。

       跳出舒适圈

       顺风顺水也可以转弯

       五年本科高分毕业、毕业签约区级医院、医院外送规培三年、规培回院重点培养、科室储备干部、研究生三年再深造,王田东的学习工作经历像“别人家孩子”般顺风顺水,就在大家都以为他会一条直线走下去的时候他却来了一个“急转弯”。

       2022年9月,青白江区医疗卫生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考核招聘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中共党员、主治医师王田东离开了工作8年的区级医院,选择来到距离青白江城区20余公里的福洪镇卫生院。刚到基层时,面对环境的改变、设备的匮乏和群众的不信任,他并未退缩,反而更加坚定地说:“自己选择的路,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

       打破观念圈

       中医康复也可以定制

       2022年11月,王田东收到在福洪镇卫生院工作后的第一面锦旗,锦旗上患者自编自写的诗句“慎思明辨寻病根,妙手轻捻祛顽疾”是对他最大的肯定。患者的认可给了王田东继续前行的动力,他开始思考如何帮当地群众解决更多健康困扰。

       在到院5个月后,王田东向医院领导申请到上级医院进修,他说:“面对基层医院康复设备的大同小异,想要走出差异化的路,那就要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开展定制化服务。这几个月,我发现福洪辖区群众大多以农作物种植为生,常年弓腰劳作使辖区颈腰椎疼痛方面的疾病长期占据病种前列,所以我想去疼痛科进修,回院后可以更好地服务辖区群众。”

       在上级疼痛科进修回院后,王田东在青白江区乡镇卫生院里率先开展神经阻滞治疗、骶管注射治疗等疗法,给辖区众多患者带来了便利。53岁的郑阿姨长期受椎间盘突出伴腰腿痛困扰,接受治疗后效果显著,最后一家人均成了王田东的“铁粉”。

       提升环境圈

       基层专科也可以蝶变

       到院短短一年的时间里,王田东带领疼痛康复科开展新技术、新业务10余项,门诊病人增长114 ,住院病人增长49 ,患者赠予锦旗7面、感谢信2封。其中就包括字库社区的秦叔叔。秦叔叔反复颈肩背部疼痛三年有余,因疼痛加重伴手指关节疼痛两月找到王田东治疗,在接受小针刀、神经阻滞等治疗后竖起了大拇指:“别看王医生年纪不大,医术真的没话说,这类治疗以前只有区级医院能做,没想到现在在家门口也可以治疗了!”“多恰,多恰(谢谢,谢谢)。”出生在甘肃天水的王田东现在也可以用当地的客家话与患者对话两句了。

       2024年,王田东建议医院在辖区村卫生室家庭医生工作室设立“中医阁”,让村落也可以成为中医特色服务的主阵地。通过把中医特色服务前移,让医生跟着病人走,让更多行动不便的群众可以享受到中医药带来的便利。

       你问王田东为啥要放弃区级医院到基层医院?他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最能体会农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你问他扎根基层是否后悔?他说:“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你问他如何更好服务辖区群众?他说:“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他也有自己的愿望:用“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换群众“看好病,少花钱,少跑腿”。(马向琳 陈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