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6版(2024年06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温暖他人 治愈自己

       从医20余年,我曾经历过委屈、挫折、失败,在医患关系紧张、暴力伤医不断发生的情况下,各地不断爆出年轻优秀医生不堪重负,或者离场,我也萌生过重新选择的思考,但最终还是选择坚持。我记得刚入职时,科室老主任对我说的那句话“患者永远是医生最好的老师”。那时的我并不理解,单纯地认为只要态度好,能治好病就是好医生。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结识了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来自各地,为了孩子,穿越大半个中国,但是很多时候,却只是吃药、复诊、等待,周而复始。这些孩子被病痛折磨,但是大多病因不明,即使病因明确也可能预后不明,治疗手段也有限。有的家长迫于现实,在坚持与放弃之间无助地徘徊、绝望、不舍、自责,各种情绪无处安放。在与他们的共处中,我真正懂得了“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去安慰”。

       医学不仅仅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社会科学,医学人文精神,是医学的核心。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追求完美的科研成果、高质量的SCI论文,希望更深地理解疾病的发展和治愈的方法,为更多的病患服务,但是往往弱化了患者本身的情感体验。只有当医学技术主义和人文精神充分融合的时候,医学才是完美的而不是冰冷的。

       我曾清晰地记得2019年元宵节,一对年轻夫妇带着他们刚满周岁的孩子从河南郑州来到金山只为送一束鲜花,告诉我:龚医生,我的宝宝康复了,谢谢你当时的鼓励和安慰,否则我真的坚持不下去。其实我已经不记得当时说了什么,但是那一刻长久以来积郁在心中的委屈似乎都消散不见了。人的情感体验是相互的,当我们在温暖别人的同时也会温暖自己,甚至治愈自己。

       医者,当心怀善良,医者仁心;舆论媒体,当实事求是,医院的管理者当多给医护一些理解和支持,多一些人文精神的体验,让医护更专心地治病救人,患者必将得到更好的就医获得感。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 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