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人们生活方式及习惯的改变,血栓栓塞性疾病逐渐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健康问题,成为导致全球人口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因为99 的血栓没有任何症状及感觉,因此血栓又被称作“沉默的杀手”。
血栓和静脉血栓栓塞症
血栓是流动的血液在血管(动脉或静脉)腔内或心腔内或修补处的表面发生凝固,形成血凝块,堵塞血管腔,引起血管血流明显减少,甚至完全中断的一组疾病。
静脉血栓栓塞症简称VTE,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是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E)在内的一组疾病,属于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
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
静脉血栓是在深静脉中形成的血凝块。形成主要有三大原因:血管壁损伤、血液流速缓慢、血液黏稠度增高。人体血管内壁本身是光滑的,当由于外伤等原因导致血管壁的损伤,加上长期卧床、病情需要制动导致血流变慢,同时,应激、肿瘤、炎症反应等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液中的很多物质会沉积到血管壁损伤部位,越积越多,从而形成血栓。
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
DVT的主要临床表现:肿胀、疼痛、霍曼斯征阳性(将患者足向背侧急剧弯曲时,可引起小腿肌肉深部疼痛,称为Homans征阳性。)
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表现
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表现包括: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出汗、咯血、休克晕厥等。
下肢静脉血栓的高发人群
1.40岁以上人群,特别是老年人。
2.行动不便、长期卧床的病人。
3.妊娠晚期的准妈妈和产后1~2个月的宝妈。
4.腹部大手术后、肿瘤病人和下肢关节手术后病人。
5.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引起凝血功能增强的病人。
骨科患者围手术期血栓预防
对于VTE,预防大于治疗,预防措施有:基础预防、物理预防和药物预防。
基础预防
保护静脉内膜:在四肢或盆腔邻近静脉周围进行手术操作时,应保持轻巧和精细,以避免静脉内膜损伤。同时,应规范使用止血带,以减少对静脉回流的干扰。
早期活动和深呼吸:对患者进行静脉血栓知识的宣传和教育,鼓励他们勤翻身、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下床活动。同时,鼓励他们做深呼吸及咳嗽运动,以扩张肺部,避免肺部血栓的形成。
术后体位管理:下肢骨折患者予抬高患肢,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0~30°,抬高患肢时,应确保不会在腘窝或小腿下产生单独垫枕的压力,因为这可能会阻碍小腿深静脉血液的回流。
正确补液:术中和术后适度补液,避免脱水,血液黏度增加。
改善生活方式:建议患者在围手术期改善生活方式,卧床期间多饮水,进食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戒烟、戒酒、控制血糖及控制血脂等,以降低血液黏度,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功能锻炼:非骨折部位早期进行适当的主被动功能锻炼。
物理预防
常见的物理预防包括梯度压力弹力袜(GCS)、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和足底静脉泵(VFP)等。利用肌肉泵的挤压作用,加速下肢静脉血流,减少血液滞留,从而促进血液回流来降低DVT的发生率。
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是临床上最重要的预防DVT的方法。《中国创伤骨科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2021)》推荐使用小剂量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Xa因子抑制剂、维生素K拮抗剂、抗血小板药物等。
VTE是骨科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形成,不但治疗周期较长,而且治疗难度较大。此外还会增加医疗经济负担及手术风险、死亡率等,这也是骨科围手术期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对骨科患者进行早期介入,并施以安全且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大幅度降低上述风险,减轻患者临床治疗的痛苦和治疗费用。 (四川省骨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