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5版(2024年04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长期便秘 影响全身健康
□梁维静

       便秘,是生活中常见的“难言之隐”,很多人觉得它不是什么大问题,最多影响肠胃健康,可其实便秘不只“堵”肠道。便秘是指大便干结、排便困难或排便频率减少,且有不适感的一种病症。正常人排便,一般是每天1~2次,如果食少、活动少,2~3天一次且无不适感觉,亦属正常。若腹胀腹痛、肛门重坠,超过48小时不排便,可诊断为便秘。

       长期便秘

       与认知功能下降有关

       2023年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国际会议(AAIC)上的一项研究发现,长期便秘可能与认知功能下降有关。研究人员利用3项前瞻性队列研究超10万成年人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与每天排便1次的人相比,每3天或更长时间排便1次的成年人的认知能力明显变差,这相当于认知额外衰老了3年。

       此前,英国《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科学与治疗》杂志也发表一项研究显示,便秘可导致认知功能快速下降。研究人员认为,肠道功能和大脑功能可以相互影响,肠道菌群的变化可通过炎症反应等,影响中枢神经并对其造成损害。

       便秘不只“堵”肠道

       便秘除了带来如厕时间变长、排便不畅等问题,还会牵连全身健康。

       1.肠道功能紊乱。便秘会使人有腹部下坠感、腹胀、腹痛等问题,还容易出现直肠炎、溃疡、胃肠功能紊乱,甚至诱发大肠癌。

       2.心脑血管病。便秘可能直接诱发心脑血管病,用力排便可以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等,有基础性疾病的老人更要引起重视。

       3.肛裂、痔疮。便秘时排便总会伴随剧烈疼痛,干硬的粪便更使这个过程变得尤为痛苦,甚至有些人憋着不敢去排便,使粪便在肠道中停留时间更长,加重肛门直肠周围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肛裂裂口迁延不愈。

       4.心理问题。胃肠功能与心理因素会相互影响。许多便秘患者由于长年累月受疾病折磨,往往会产生负面情绪,有些人会因此而失眠、烦躁,导致大脑功能下降、思维迟钝,严重时会出现抑郁、焦虑。这些焦虑的症状也不能忽视,不仅患者心理健康受到影响,家庭情感以及个人日常工作也会有所受限。所以医护人员应给予便秘患者更多的心理疏导及日常关爱,并且及时向患者及家属开展有关便秘的健康宣教。

       7种“便秘”建议看医生

       到底便秘达到什么程度才需要就医呢?

       1.以前从来不便秘,最近开始便秘。

       2.以前便秘,最近没有明确原因,便秘明显加重。

       3.排出的大便带血、有黏液,或大便明显变细,上面出现沟槽等。

       4.总觉得排便排不干净,这种情况叫直肠刺激症状,很可能是直肠有炎症。

       5.伴有腹胀、腹痛、恶心、呕吐。

       6.便秘经过饮食、运动等调节没有改善,吃药效果也不好。

       7.近期明显消瘦,要查是不是有糖尿病、甲亢、肿瘤;出现贫血症状,如脸色苍白、头晕、眼花,这时要到医院化验血红蛋白。

       如何防治便秘

       大多数便秘在病人改变生活方式后能得到缓解,尤其要养成以下习惯:

       1.培养排便反射。可在每天清晨或某个固定时间如厕。即使当时没有便意,身体也会逐渐配合,久而久之,到了固定时间就会自然产生便意。不过,如厕时间不宜太长,最好在5~10分钟内,否则会增加痔疮风险。有的患者甚至喜欢如厕的时候刷手机短视频,或者蹲在厕所长时间通电话,故此延长了如厕时间,不良习惯也会增加痔疮风险。

       2.便器选择。一般来说,蹲便时肛门周围肌肉放松、腹压增大,有助于顺畅排便。但与坐便相比,蹲便时腹压会更大。对于有心脑血管病的人来说,最好是坐便如厕。如果家中安装的是马桶,大便时不妨在双脚下垫个小矮凳,上身微微前倾,更有利于排便,排完后起身要缓慢。

       3.调整饮食。每餐多吃些粗粮、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比如西蓝花、芥菜、香蕉、猕猴桃、火龙果等蔬果,同时要保证每天都足量饮水。

       4.适量运动。适量运动有助于保持大便通畅,但如果运动过量,身体会将血液从肠道流向肌肉,这就放缓了消化道的移动速度。此外,运动量不达标,消化道活动性也会减弱。

       5.慎重服用泻药。经常服用缓泻剂,会导致身体对这类药物上瘾,效果也不明显,还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故如果身体不适产生便秘,应及时就医处理病情并注意观察。(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