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3版(2021年03月0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如何进行肺部康复治疗
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医院 王向军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疾病是由于不同因素共同造成的,很容易导致肺部慢性疾病出现,其中污染、吸烟及粉尘都有可能会造成人体出现肺气肿现象。在临床上,该疾病主要症状表现为咳嗽、多痰等。由于肺气肿疾病具有并发迟缓、发病时间较长、容易反复发作等特点,所以在患者每个发病阶段都应当采取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措施。


    导致慢阻肺发病的因素有很多,目前认为主要是由个体易感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随着疾病发展,患者会感觉到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咯血,危及到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下降。临床上,对慢阻肺患者采取的主要治疗手段以氧疗为主,虽然能够取得显著的效果,但是也很容易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因此,康复治疗在慢阻肺患者的预后效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运动训练,指导患者进行上肢肌肉锻炼,使用肢测力计、弹力带、重物阻力训练及投掷训练,同时可辅助增强呼吸肌耐力;下肢肌肉锻炼,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相关的步行、功率自行车、跑步、平板运动、爬楼梯等锻炼方案,并指导其严格按照方案执行;全身锻炼,采用太极拳、太极剑、游泳等各种休闲运动方式,在运动的过程中调整呼吸。


    二、呼吸训练,呼吸训练主要包括腹式呼吸、缩唇式呼吸、膈式呼吸等方法。患者采取坐姿,保持身体放松,唇紧闭,用鼻进行深吸气,此时放松腹肌,收缩膈肌,隆起腹部,屏住呼吸,几秒后嘴唇成吹口哨状,与此同时,腹肌收缩,膈肌放松,慢慢呼出气体,保持4~6秒将气体呼出,每天做3~4次,每天训练时间不低于55分钟。


    三、排痰训练,由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取坐位,深吸一口气,双手按住腹部,身体前倾,咳嗽,同时腹肌收缩,用力将痰咳出。


    四、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做好呼吸频率调节,同时注意上肢、下肢运动功能训练,传授呼气、吸气的技巧,同时也能以病患对锻炼耐受程度感知性的不同指导其采用散步、慢跑等康复运动方式。


    五、患者出院后由康复医师为其定期上门进行随访探查,了解病患出院居家之后的详细康复情况。要制定恢复呼吸功能的锻炼计划,将所有工作制成锻炼表。依照对象的实际机体情况指导患者家属掌握呼吸锻炼方法,纠正患者的错误步骤,让家属也能完成实时监督。如在呼、吸过程中尽量将腹部鼓起来,合上嘴巴使用鼻腔深呼吸,每次频率控制间隙在5秒钟一次,随后开展腹式呼吸,嘴唇呈缩唇状吹气4秒。


    六、叮嘱病人家属应按照制定的康复计划表指导病患完成自我锻炼,尤其要注重氧疗操作。在夜间尤其要提升吸氧有效率,控制氧流量约为每分钟1~1.5L左右,指导家属掌握相关要点,主要针对颈部、背部等位置每周进行两次。


慢阻肺具有较高的复发率,且护理难度较大,一旦患者发病,之后很容易诱发一系列的危险情况,比如脑供血不足、脑缺氧等。在临床上主要是采用药物方式进行治疗,比如支气管扩张剂、黏液溶解剂等,同时应当注意补充患者营养,增强体育锻炼,以此来提高患者抗病毒感染能力,降低疾病的发生概率。当疾病处于发作阶段时,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应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据临床研究显示,在护理慢阻肺患者时,除了对其实施常规护理措施之外,还应当对其肺功能进行康复训练,这样做不仅能够降低该病症的发病率,还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