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6版(2021年01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杨波:创新医养模式 老人更有归属感
本报记者 侯文瑾

“老有所医、老有所养”一直以来都是成都天府新区新兴卫生院院长杨波所秉持的服务宗旨,并率先提出“三级医养结合圈”,创建敬老院医养结合“4143”模式,带领新兴卫生院先行成为天府新区医养结合试点。近日,杨波荣膺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称号。

 

托管敬老院,老人生活有了新面貌

 


2017年5月,新兴卫生院正式与新兴镇街道办事处签订新兴敬老院托管协议,同时在新兴敬老院配套设置医务室、入驻家庭医生团队,先行成为天府新区医养结合试点。托管后,杨波便针对院内存在的问题着手整改。“此前对敬老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摸排工作,以便托管后落实整改,我们发现,当时由退休人员管理的敬老院,管理和照护人员不专业。老人的大小疾病也都送到上级医院或私立医院,十分不便,还造成一定程度上医疗资源的浪费。”


    面对一系列问题,杨波着手将敬老院焕然一新。从管理人员到照护人员,全部换成有专业经验、有活力的年轻人。设置医务室,派驻卫生院骨干医务人员长期驻扎敬老院,每月医护查房,做到小病不出院门,大病直接通过绿色通道送到公立医院治疗。同时着手环境改造,将设施设备进行科学的适老化改造。此外,还让家庭医生团队开展上门服务,将业务骨干外派学习交流,带回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老年人长期照护理念,让敬老院内有了一番新气象。

 

服务有温度,老人都喜欢

 


    自从新兴卫生院托管敬老院以后,杨波经常会抽出时间到敬老院,与老人聊天,老人反映的问题也会及时解决。


    托管前,住在敬老院里的七旬老人张元辉,慢阻肺越来越严重,已经出现了心肺衰竭,出门走不到10米就心累、气紧,每月都要住院,这样的状况导致老人觉得生活无望。托管后,杨波了解到老人的状况,第一时间从卫生院安排过来一台制氧机,让老人不用到医院就可以持续吸氧,还为老人添置了一台轮椅,让老人可以每天坐着轮椅晒太阳。现在只要有人到敬老院慰问,老人就会滔滔不绝地和人讲述杨波是如何帮助自己解决困难的。他常说:“杨波院长年轻有为,谦逊和蔼,从来不嫌弃我们这些老年人,反而还很尊重我们,我在敬老院20多年了,像这样的院长他是第一个,我们都喜欢他。”

 


打造新模式,辖区老人更有归属感

 


    近年来,杨波带领全院上下,通过打造正兴街道“3+1+1”医养结合模式,即区域化医养结合一级圈:社区医养教结合圈,以村卫生站为基础,建设社区医养结合工作站,以家庭医生为抓手,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区域化医养结合二级圈:正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结合圈,在院内划分医养结合楼层收治高龄、失能、半失能老人,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的同时对有需求的老人提供安宁疗护。区域化医养结合三级圈:正兴敬老院医养结合圈,即配合政府各部门完成医养结合补充扶持体系的制定和落实。第一个“+1”即利用正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幼儿园中间20余亩空地建设专业中高端公立养老机构。第二个“+1”是探索及稳步推进全方位、多功能、一体化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将健康带到老人身边,享受送医、送药上门,并通过这种模式有效连接老人和村、社区的关系,让老人拥有归属感、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