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6版(2021年01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罗丹:辖区老人的“贴心小棉袄”
本报记者 杨琳

  从2011年3月在成都市成华区跳蹬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加工作开始,罗丹在慢病管理科一直从事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工作,至今已经9年。

 

让老年人明白体检的重要性

 

 “从2009年开始启动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到2011年也才3年时间,那时大部分的老年人不清楚有公共卫生免费体检的项目。”罗丹说,2012年一次为老人体检后,发现其患癌症晚期时,罗丹觉得让更多的老年人清楚自己的身体情况,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在之后的几年时间里,她把加大老年人免费体检宣传列为当时工作的重中之重。


    如何让更多的老年人知晓并且参加免费的中心体检,成为了她日思夜想的问题。为此,在前几年体检知晓率低的情况下,她每周有3天的时间都会泡在小区里,不分严寒酷署,带领科室的姐妹们下到各个居民楼栋进行宣传。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都了解到了这个政策,也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走进跳蹬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辛苦的工作初见成效。

 

研究出一套
老年人管理模式

 

  2015年,罗丹发现这项工作不能靠一个科室或者一个人完成,在不断学习和结合本中心的特点后,她配合中心领导研究出了一套老年人管理模式——家庭医生团队的管理模式。中心所有工作人员加入团队,使得下到小区宣传的频率和人数都有所增加。


    在一次接诊中,罗丹突然接到辖区内刘大爷的电话。原来,老人家的慢性病药快吃完了,罗丹二话不说,便赶往刘大爷家中,拿着他的医保卡来到中心,开了刘大爷常用的慢性病药,又送到刘大爷居住的小区,一边清点药物,一边嘱咐各种药物的使用剂量和服用方法。


    记者了解到,跳蹬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的是“家庭医生团队—网格员—小区楼栋长”的服务模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实际情况,成立4组家庭医生团队。每组家庭医生团队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或具有执业资格的医师、护士和公共卫生人员各1人共同组成,家庭医生团队不再坐诊为群众看病,而是让服务群众“零耽搁”。


    罗丹说:“我们时常通过短信平台、微信公众平台、QQ群,适时传播健康知识,随时解答居民的健康咨询,居民有需要可以24小时拨打家庭医生电话。”

 


辖区老人发生的事情她都知道

 


    罗丹联合老年协会、小区楼栋长、志愿者、网格员等,主动跟社区的老人联络,共同进行宣传动员。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罗丹和她的姐妹们与老人们都成了“熟人”。小区里老人发生的事情,罗丹都知道。


    结合老人的生活习惯,罗丹早上7点左右就到小区里面,与早起锻炼的大爷大妈们“拉家常”。晚上常常8点还在小区里面,与散步的老人们摆一摆“龙门阵”。老人们亲切地叫她“丹妹”,她也成为了老人的“贴心小棉袄”。


    辖区内还有很多有健康需求的特殊人群,为了让这部分人群也享受到免费体检,她主动定期带领工作人员到小区或者上门为他们进行体检。


    在她的带领下,中心的老年人体检人数从2011年的300余人增加到2020年的2000余人,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辖区老人的健康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升。在她管理的老年人中,有很多是连续5年以上参加体检的老人,她的工作得到了越来越多老年人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