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7版(2020年12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驻村扶贫领路人 率领村民敲开“致富门”
本报记者 陈施妤

小雪节气后的第一个清晨,冬日的阳光缓缓地透过阿坝州壤塘县斯跃武村文化活动室的窗户,洒在一袋袋装满鲜红的干花椒的袋子上,整个屋子都显得红彤彤的。袋子里那些散发着阵阵清香的“红色玛瑙”,是当地村民致富的希望,也是斯跃武村第一书记何渤在帮扶期间结出的硕果。


    11月23日,斯跃武村的活动室里人头攒动,村民背着干花椒从四面八方赶来,壤巴拉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斯跃武分队的10名志愿者帮着检查品质、称重、搬运,一时间活动室里热闹非凡。何渤正在忙前忙后地处理村民们送来的花椒,想把卖干花椒的分红尽快交到村民手里。


    这位第一书记,一脸黝黑粗糙的皮肤,一眼看去就是一个藏族小伙儿。回想到初来时白白净净的自己,何渤一脸高兴地说:“我现在的肤色也是扶贫路上的骄傲。”驻村3年以来,何渤和驻村队员们用实际行动让村子有了新面貌,也看着村民们扁扁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

 

驻村帮扶是“第二次当兵”,产业发展落地了

 

   “只需要送到村活动室,我的花椒就卖了2200元,真的太方便了。”脱贫户龚古洛对今年卖干花椒的收入十分满意。当天,村民送来的550公斤干花椒全部被收购一空,实现增收93500元。据悉,目前该村已种植花椒200余亩,年产量达到500多公斤,带动111户492人增收。


    斯跃武村是壤塘县的贫困村,全村现有建档立卡脱贫户26户118人。2018年1月,何渤成为了四川省医疗卫生服务指导中心驻斯跃武村工作队成员之一,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曾经当过兵的他把这次驻村帮扶作为“第二次当兵”,把助力脱贫攻坚作为自己的“第二战场”,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


    2018年7月,省医疗卫生服务指导中心信息科科长蒲小麒被派驻到斯跃武村担任工作队员,对于何渤来说,这位“战友”的到来,增添了彼此并肩作战的决心与勇气。


    村民想要摆脱贫困必须发展产业。可是在当地,一直流传着一句俗语:“白天孙悟空,晚上猪八戒。”何渤解释道,“由于斯跃武村海拔较低,种植的很多农作物白天会引来猴子的采摘,晚上会遭到野猪的啃食。这个现状一直困扰着村民们。”


    何渤和驻村队员们与村干部经过一次次开会讨论、思想碰撞,最后得出一个结论,种花椒!于是,他们多方打听,联系到茂县的商家,在省卫健委、省医疗卫生服务指导中心的资助下,帮助村民以最低的价格买回了茂县六月花椒幼苗,并谈妥了收购计划。

 

打造“腾都”品牌,推动系列产品走向市场

 

    2019年,通过平均分发的方式,村里的111户都种起了六月花椒。“幼苗都已经培植了2年多,今年开始挂果了,长势很好,商家、对口帮扶单位也帮忙解决了销路问题。”斯跃武村村民阿旺说道。


    何渤介绍,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合作社按照市场价向村民们收购花椒,再统一筛选、处理、包装,最后再向外出售成品,这个价格会翻一倍。去年,收购干花椒的成本是4万多元,卖出去9万多元,5万多元的收益就是村民们的分红,人均大约能分到100元。


    今年花椒丰收,却因为疫情影响导致销售难,收购价格低廉让椒农们心急不已。省医疗卫生服务指导中心得知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组织斯跃武村的驻村干部对接该村的种植户,动员社会力量深入开展消费扶贫行动,解决扶贫户花椒销售难问题,打通农特产品销售的“最后一公里”,帮助贫困群众把产品卖出去、卖出好价钱。切实拓宽斯跃武村民增收渠道,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


    虽然这两年通过卖花椒,村民们的日子逐渐好了起来,但何渤却总是在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做。“现在基本上都是通过帮扶单位、医院的采购来打开干花椒的销路,而我们想做的是把花椒做成一个属于当地的品牌,推向市场,让更多人主动购买。”何渤从柜子里拿出来一袋包装好的干花椒,上面印着“腾都花椒”四个大字,他说,“‘腾都’就是我们的品牌。”


   “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在凉山州普格县的帮扶工作做得非常好,通过品牌效应让当地的菜籽油进入了四川省采购平台,一年销售量达到1万多公斤。”何渤的言语中充满着敬佩与希望,他表示,未来,斯跃武村的帮扶队员们不仅要把腾都花椒打入市场,还要将腾都花椒油、腾都菜籽油发展成一个系列产品,打造一个全产业链。

 

榨油机破解当地难题,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何渤口中的花椒油出自于斯跃武村活动室旁边的腾都油坊,2019年底,帮扶队员经过调研,发现斯跃武村附近周边种植有大量的油菜,但油菜籽却没有可加工的地方,于是通过扶贫政策建立起了集体经济。


   “过去,村民们种植的油菜籽只能送去马尔康榨油,榨油的成本虽然是6毛1斤,但是村民们的往返路费、住宿费加起来,每1斤的成本差不多增加到了1.5元。现在有了腾都油坊,村民们就可以在家门口榨油了,不仅如此,附近几个乡镇和村子里的人也来我们这儿榨油。”村长旦求班激动地说道,“腾都油坊的成立多亏了何书记!”


    何渤小时候住在攀枝花市盐边县的一个村子里,家里的一台榨油机不仅吸引了附近的村民,还有人专门从云南赶过来榨油,榨油机作为一种刚需,为他们带去了不少的收入。于是,他想到,一定要让斯跃武村拥有一台榨油机。在省卫健委的帮扶下,腾都油坊顺利建成,榨油机也成为了当地村民增收的“法宝”。


    腾都油坊不仅解决了本村周边榨油难、榨油远的问题,还能通过榨油收取加工费积累集体经济收入,目前驻村干部们正在积极探索将本地的菜籽油和花椒加工成特色产品花椒油,并推向市场。


    目前,腾都花椒作为斯跃武村的产业支柱,让村民们都逐渐过上了好日子,而更让大伙期待的是斯跃武村的客栈、民宿能迎来更多的过往游客。何渤与帮扶队员们通过考察,发现很多前往西藏、色达的游客在高海拔地区很难入睡,而斯跃武村处于中间地段,海拔低、气候好,离景区较近,如果在当地打造一批具有藏族特色的民宿,不仅能给游客提供一个舒适的落脚点,更能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凝聚全村百姓心血的腾都花椒,颗颗粒粒裹含朴素勤劳,密密“麻麻”绽放丰收喜悦,红红火火点燃幸福希望。春笋般拔地而起的民宿客栈,承载着一代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必将吸引五湖四海的游客会集于此,共同目睹斯跃武村致富风采。    何渤口中的花椒油出自于斯跃武村活动室旁边的腾都油坊,2019年底,帮扶队员经过调研,发现斯跃武村附近周边种植有大量的油菜,但油菜籽却没有可加工的地方,于是通过扶贫政策建立起了集体经济。


   “过去,村民们种植的油菜籽只能送去马尔康榨油,榨油的成本虽然是6毛1斤,但是村民们的往返路费、住宿费加起来,每1斤的成本差不多增加到了1.5元。现在有了腾都油坊,村民们就可以在家门口榨油了,不仅如此,附近几个乡镇和村子里的人也来我们这儿榨油。”村长旦求班激动地说道,“腾都油坊的成立多亏了何书记!”


    何渤小时候住在攀枝花市盐边县的一个村子里,家里的一台榨油机不仅吸引了附近的村民,还有人专门从云南赶过来榨油,榨油机作为一种刚需,为他们带去了不少的收入。于是,他想到,一定要让斯跃武村拥有一台榨油机。在省卫健委的帮扶下,腾都油坊顺利建成,榨油机也成为了当地村民增收的“法宝”。


    腾都油坊不仅解决了本村周边榨油难、榨油远的问题,还能通过榨油收取加工费积累集体经济收入,目前驻村干部们正在积极探索将本地的菜籽油和花椒加工成特色产品花椒油,并推向市场。


    目前,腾都花椒作为斯跃武村的产业支柱,让村民们都逐渐过上了好日子,而更让大伙期待的是斯跃武村的客栈、民宿能迎来更多的过往游客。何渤与帮扶队员们通过考察,发现很多前往西藏、色达的游客在高海拔地区很难入睡,而斯跃武村处于中间地段,海拔低、气候好,离景区较近,如果在当地打造一批具有藏族特色的民宿,不仅能给游客提供一个舒适的落脚点,更能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凝聚全村百姓心血的腾都花椒,颗颗粒粒裹含朴素勤劳,密密“麻麻”绽放丰收喜悦,红红火火点燃幸福希望。春笋般拔地而起的民宿客栈,承载着一代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必将吸引五湖四海的游客会集于此,共同目睹斯跃武村致富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