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30版(2020年12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麻醉的定义及分类
阆中市人民医院 王飞

    在一场手术过程中,麻醉通常是人们易忽略的问题,事实上,一场手术是否能做,绝大部分都是由麻醉医师来决定,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麻醉有一个全面的认知与了解。

 

 


    一、麻醉的定义是什么

 


    麻醉具体可从“麻”与“醉”两个字眼来理解,“麻”是指“麻痹”,处于麻醉状态的人会因此感受不到疼痛,同时自由行动的能力也会受到限制,而“醉”则是指一种类似“醉酒”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会丧失清醒意识,对外界感知的能力接近于零。因此麻醉在医学方面具体可以定义为:通过为病人采用某种麻醉药物或其他方式,让病人身体局部知觉短暂丧失,或者直接让病人整体丧失意识,从而更加便于医生开展手术治疗的工作。实际上,在当前的医学领域,麻醉已经形成了一个专业的学科,即现代临床麻醉学。

 


    二、麻醉可以划分为哪几种类型

 


    麻醉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局部麻醉,这种麻醉是人的意识在麻醉过程中不会丧失,只是身体局部会失去知觉。在实施局部麻醉的过程中,医生通常会选择浸润麻醉药物,过早直接在需要麻醉的身体部分注射麻药,利用药物效果,暂时将人体该部分的神经末梢知觉传输功能阻断。


    二是椎管内麻醉,相较于上述局部麻醉,椎管内麻醉的范围更大,它的作用点不再是人体神经的末梢,而是直接作用于人体的主神经,这样会产生更大的麻醉范围,如果将人体主神经视为一个插座,那么连接插座的各种线路就是人体的神经末梢,局部麻醉只是将插座上其中一个插头拔掉,这样只会有一个电器失灵,而椎管内麻醉是直接将整个插座关闭,那么该插座上连接的所有插头都会处于失灵(麻醉)状态,比如常见的“腰麻”就是一种典型的椎管内麻醉。


    三是全身麻醉,这种麻醉相当于将控制人体的总开关直接关掉,人会完全失去意识,身体的各项功能运转也会停止,进入深度麻醉的病人全身的肌肉都会处于松弛的状态,就连控制呼吸的肌肉也会停止作用,从而让人“忘记了呼吸”,因此处于全身麻醉的状态下病人必须要插氧,否则病人会有窒息的危险。


    在上述三种类型的麻醉过程中,全身麻醉是一种最为复杂,且风险最高的一种麻醉方式,因此在实际实施全身麻醉时,需要注意以下三个阶段:


    一是诱导阶段。在病人接受全麻前,需要放松,因此需要医生不断地安抚病人,让病人保持平稳的情绪,慢慢放松,如果病人过于紧张,则需要选择肌肉松弛药物帮助病人冷静,随后再采用吸入式麻醉方式,让病人慢慢地进入到深度麻醉的状态,此时需要为病人做好插氧工作,在呼吸机的帮助下,辅助病人进行呼吸,同时加强对病人的监视,确保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处于正常状态,从而更好地保护病人的生命安全。


    二是麻醉维持阶段:为了让病人维持在稳定的深度麻醉状态中,期间需要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不断输入麻醉剂,以免病人突然痛醒,甚至发生“麻醉觉醒”等严重的问题,在深度麻醉维持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加强对病人生命体征的监测,在发现异常问题时,及时由麻醉医师进行干预处理,确保病人能够顺利渡过手术麻醉期。


    三是恢复阶段。在完成手术后,需要病人从深度麻醉中慢慢地清醒过来,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用到一些逆转麻醉药物,在病人醒来后,应叮嘱家属不断地和病人谈话,让病人保持2~6小时的清醒状态,这样能够让病人更好地从麻醉状态中恢复。


    总而言之,在一场手术治疗中,麻醉是其中最为关键的部分,所谓“只有小手术,没有小麻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麻醉的定义与分类进行深入了解,从而更有助于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