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29版(2020年12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中医治喘证的关键
江油市青莲镇中心卫生院 李刚

喘证是一种多由于风寒、痰湿或燥热引发的病症,在病人发病后一般会表现出呼吸急促、鼻翼煽动等症状,张口抬肩,无法平卧休息也是这一病症的主要特征。但是喘症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病症?在中医角度该如何进行分型?又该怎样进行治疗呢?以下就由笔者带领大家从喘证的中医治疗角度入手,揭开喘症治疗的中医面纱吧。

 

 


什么是喘证

 


    喘证在临床上一般可以归类为外感或内伤类疾病,从临床上来说一般可将喘症分为“实喘”与“虚喘”两大类。其中,“实喘”一般是由于风寒或痰浊、痰热等病因导致的。具体来说,由风寒引发的喘症发作后,初期会有恶寒、发热等表症出现;由痰浊引发的病症则多见于胸中满闷,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病人在咳嗽时引发胸痛;而由于痰热引发的喘症,病人则多会出现发热、咳嗽痰盛以及胸痛、烦躁等症状。与“实喘”相对的,“虚喘”也是喘症中多见的一种,这一类喘症因发病因素的不同又可以分为肺弱、肾虚两种。前者病发后一般会出现喘促短气、咳声低弱等表现,临床症状以自汗畏风为主;后者则多会表现出呼多吸少、活动后喘症加重等,临床症状以神疲肢冷为主。

 


治疗的关键问题

 


    针对喘症来说,由于其证型可分为“实喘”与“虚喘”两类,所以在治疗中也需要有虚实邪正之分,并结合不同的证型采取对应的治疗措施。从中医角度来讲,对于实喘的治疗应以治肺为主,在治疗时需要着重祛邪利气,并在用药中注意将寒、热、痰、气的不同区别开,进而在实际用药中,分别采用温化宣肺、清化肃肺、化痰理气等方法进行治疗。对于虚喘的治疗则要以培补摄纳为主,在治疗中可通过补肺,或健脾、补肾等方式进行治疗,阳虚则温补,阴虚则滋养。而针对虚实夹杂、寒热互见的喘症病人来说,在治疗中就需要结合病人的实际症状,以及引发疾病的主要因素,分清主次,权衡标本,以辨证的角度进行选方用药。另外,由于喘证多在各种急慢性疾病中发作,因而在治疗中还需要注重对原发病的治疗。

 


治疗方法

 


    中医在喘症治疗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医治疗喘症既能够有效规避药物副作用,而且也能够起到调养身体的作用。下文结合喘症的分型为大家介绍几种中医治疗方法:


    风寒袭肺引发的实喘:主要表现为喘息,胸部胀闷,呼吸气促,咳嗽等,治疗原则以散寒宣肺为主,可选用麻黄汤进行治疗。在麻黄方中,包含的麻黄、桂枝都具有宣肺散寒解表的效果,杏仁、甘草则能够利气化痰;对于喘重者,还可以增加苏子、前胡以降逆平喘。通过联合用药则能够有效起到缓解病人喘症的效果。


    表寒里热引发的实喘:主要症状为胸胀或痛,息粗,喘逆上气,咳而不爽等。治疗原则以宣肺泄热为主。可选用麻杏石甘汤进行治疗。这一方药中,重用辛寒清泄肺热,辅以麻黄辛温解表,宣肺平喘;方中的杏仁可以降肺气、平喘咳,甘草则可以调和诸药,共同发挥止咳平喘的效果。


    痰热于肺引发的实喘:主要表现为胸部胀痛,喘咳气涌,面红身热,痰多黏稠色黄,或夹血色等,需以清泄痰热为治疗原则。可采用桑白皮汤治疗。这一方剂中,桑白皮、黄芩、黄连、栀子都能够起到清泻肺热的效果;杏仁、贝母、半夏、苏子则可以降气化痰,连用则起到清泄痰热的功效。


    肺气虚引发的虚喘:主要症状为气怯声低,喘促短气,咳声低弱,极易感冒,自汗畏风等。治疗中需遵循补肺益气的原则。可选用补肺汤合玉屏风散治疗。在这一方剂中人参、黄芪、白术都具有补益肺气的效果;防风可增益黄芪功效;五味子具有敛肺平喘的作用;熟地益有精以化气之效;紫菀、桑白皮则能够化痰、利肺气。多种药物协同作用,则能够起到补肺益气的效果,达到治疗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