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20版(2020年12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高血压治疗的误区
三台县精神病院 王欢欢

高血压是现代社会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慢性病之一,目前,我国约有1/4的成年人患有高血压。高血压本身虽不可怕,但随之而来的心力衰竭、肾衰竭、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却是临床高血压导致死亡率、致残率升高以及产生高额治疗费用的元凶。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相关处方药物治疗,就能有效控制患者的高血压水平,但在高血压的救治和防控上,还有不少患者存在盲目控制血压、滥用降压药物的误区。

 

 


误区1:用药不规律,血压高时吃药血压正常停药

 


许多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较模糊,甚至认为年龄大了血压高点很正常。《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表明,凡血压值持续高于 140/90 毫米汞柱(mm Hg),都应确诊为高血压。目前人们熟知的高血压指原发性高血压,即没有明确病因但血压高于正常水平。


高血压属于慢性病,患者需长期服药,坚持服用降压药可降血压,保持血压平稳,避免器官功能受损。擅自停药不仅会造成血压反弹升高,甚至会引起脑溢血等并发症。正确的服药方法是遵医嘱用药,定时测量血压,按医生指示调整药物用量。

 


误区2:血压高时加大剂量快速降压

 


患者在感觉自身血压突然升高时产生恐慌,在使用正常剂量发现血压未达到正常水平时,盲目加大降压药物的使用剂量,增加服药次数和药物种类,以期快速降压。但这种操之过急的做法往往会导致各种不良后果,尤其是中老年重度高血压患者,极易引发心脑血管的严重病变。正确应对方法是,患者需及时测量血压,并进行自我调节,保持轻松、豁达的心理状态。同时及时去医院检查,确定是否调整治疗方案。

 


误区3:不能过多吃药会产生抗药性

 


有的患者认为长期服用降压药物会产生抗药性,这是错误认知。降压药物不是抗菌素,患者使用后不会出现耐药情况。有的患者刚开始使用降压药物时,血压没有及时下降就认为是药物的原因,其实,每种药物在人体中产生效果的时间不同,有快有慢,甚至会出现服药两周后血压才恢复正常的现象。

 


误区4:盲目追求好药、贵药

 


患者就诊时,医生会根据其个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降压药,只要血压保持长期稳定,无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就是理想的降压药。盲目追求所谓好药、贵药,频繁更换药物,反而不利于血压控制。

 


误区5:依赖药物,拒绝改变生活方式

 


高血压患者使用降压药物治疗的目的是通过药物干预将血压下降至140/90 毫米汞柱(mm Hg)以下,从而维持整体器官功能平衡。但药物治疗只是外界干预手段,《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对早期轻度高血压患者来说,无其他危险因素,也不存在高血压靶器官损害者,首先需在3~6个月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如戒烟酒、少盐糖、多锻炼等。患者治疗高血压时都应明白,这是一个长期治疗的过程,单纯依赖药物不利于血压的稳定和靶器官的保护,而急躁、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易导致血压波动。因此,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保持豁达、轻松的心理状态,养成日常锻炼的生活习惯,保持清淡饮食和良好睡眠,这些都有助于血压的稳定。

 


误区6:轻信偏方,拒绝接受正规治疗

 


有的患者忌疾讳医,拒绝接受正规医院治疗,也没有长期服药的准备,轻信所谓偏方、灵丹妙药、甚至保健品的虚假功效,希望通过特效药彻底根治高血压且不反弹。患者应明白,高血压是慢性病要长期服药,盲目使用虚假药物只会延误治疗。高血压患者应到正规医院内科门诊就诊,并遵照医嘱合理使用降压药,将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