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20版(2020年12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效果好
资阳市雁江区中医医院 王秀连

骨质疏松属于系统性骨病,其特点是骨维结构遭到破坏,骨量降低,并逐渐增加骨脆性。这类患者发生骨折危险性增大,就算没有外伤或有轻微外伤也容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慢性疾病,骨折前一般并无显著临床表现。骨质疏松常见于老年人群,会使其活动受到制约,腰部和胸部易出现压缩性骨折,且胸、腰和背部都会出现疼痛,以下就是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分析。


骨质疏松症可分为两大类:

 


一、原发性骨质疏松

 


(一)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该症状一般在女性绝经5~10年内发生,这是由于绝经女性体内缺少雌性激素分泌,使体内抑制破骨细胞作用降低,并增加了破骨细胞数量,以使寿命得以延伸,提高了骨吸收功能,进而易发生骨质疏松。


(二)老年骨质疏松症。老年骨质疏松症多发于70岁左右的老人,在该年龄段,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减退,运动逐渐减少,骨骼成骨细胞也会逐渐减少,或由于疾病长时间卧床,体力活动减少,吸烟或饮酒过量,过度饮用咖啡因饮品,出现进食障碍,导致蛋白质摄入过多或不足,营养失衡,体脂量过低,钙与维生素缺失等,就会发生骨质疏松。


(三)特发性骨质疏松症。特发性骨质疏松通常会在青少年中发生,目前发病原因不明确,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二、继发性骨质疏松

 


指所有可能影响到骨代谢的疾病和药物导致的骨质疏松疾病,或由于其他明确病因所引发的骨质疏松。这是由于疾病与药物会减少骨量,增加骨脆性,破坏骨结构,从而影响到骨代谢,发生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针对骨质疏松的西药治疗主要有两种,即A类药物和B类药物,A类药物为抑制骨吸收功能的药物,例如降钙素或二磷酸盐等。B类药物为促进骨矿化的药物,如钙尔奇-D或活性维生素D3等。而在中医治疗中,主要以治疗肾虚为主,肾气盛则骨强而髓旺,肾气衰则骨枯而髓减,结合中医药“肾主骨,脾主肌肉”及“气血不通则痛”的理论,可通过补肾益精治疗骨质疏松,坚持基本治疗,活血化瘀,因此中药治疗骨质疏松大多以改善为主,临床证明中医药的使用需结合病情对症施治。当患者血钙水平较低时,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可采用西药钙尔奇-D,从而有效促进骨骼中血钙水平的提升,并达到平稳,使骨骼得到生长,在此基础上再服用中医药方:田七15g,骨碎补15g,女贞子15g,淫羊藿20g,川断15g,丹参20g,牛膝10g,桑枝20g,鸡血藤25g,鹿衔草15g,红花20g,枸杞10g,每日一剂,煎水分两次温服。同时使用中药熏洗方剂:桑枝15g,伸筋草30g,牛膝15g,桂枝15g,红花20g,透骨草30g,没药15g,细辛10g,落得10g,甘草10g,防风10g,威灵仙10g,蜈蚣10g,泽泻10g。煎水熏洗患部,每日两次,每次30分钟。两者联合应用,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效果较好。


骨质疏松患者以老年人居多,病情反复,病程较长,且中老年人大多身体机能开始降低,使其肾气不足,肾精亏虚,脾虚血少,血脉流动无力,从而使患者出现疼痛。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可使用滋补肝肾功能的药材,起到补肝肾、化瘀血、强筋骨的功效,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此外,患者还应积极锻炼,通过运动改善身体机能,有助于增加骨密度。适用于骨质疏松患者的运动包括抗阻运动、行走、太极拳、舞蹈、瑜伽、乒乓球、慢跑等,同时应多摄入富含钙的食物。


以上就是治疗骨质疏松中西医药方结合方法,在实际诊断与治疗过程中,则要结合患者个体实际制定方案,并在正规医院的专业医生指导下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