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3版(2019年11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如何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 郑华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医疗保健事业日趋完善,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就突显出来,当下,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如何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使老年人在身心愉快的状态下度过晚年生活,成为护理人员的重要工作内容。

 

作为护理人员
首先要知晓老年人的心理表现

 

(1)孤独、失落感 退休后从忙碌的工作环境回归家庭,生活节奏放慢,又失去了与同事共同学习交流的时间。此外,儿女成家离开、丧偶、独居等,空巢老人逐渐增多,大多数儿女也只重视经济和生活上的照顾,而忽略了情感交流。加之在身体上再受到病痛困扰时,孤独感和失落感倍增。

(2)恐惧和焦虑抑郁 由于老年人的各种功能下降,一旦患病住院,环境、饮食、生活方式上的改变,在心理上造成巨大压力,产生恐惧感。加之身体状况又不理想,情绪容易波动,产生自卑、无用感,甚至焦虑抑郁,对生活失去兴趣。

(3)健忘 随着年龄增大,身体日趋衰老,智力水平也随之下降,常常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健忘。

(4)易怒、控制力下降 老年人性格改变,同脑退化有密切关系,脑的各部分发生退化程度不一致,大脑额叶比其他部位先退化,而额叶与性格有密切联系,所以老年人性格容易发生改变。同时随着大脑皮质退化,对皮质下的控制减弱,造成皮质下原始冲动占优势,也影响了性格。所以出现控制力下降、易怒。

(5)自尊心强、固执、自私、多疑 由于大脑皮质功能减退,导致行为异常,常常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加之大多数老年人都觉得自己资历高,生活、工作经验足,在工作的时候得到同事们的尊敬,退休后仍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如果提出的意见和想法不能被采用和重视,极易产生不被尊重的想法,从而封闭自己。

 

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

 

(1)做好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要有耐心,多巡视、多交流。同时鼓励家属常探视,取得家人的理解、支持、照料。同时还可以定期组织他们参加一些休闲娱乐活动,分散注意力,调节紧张情绪,使他们心情舒畅,消除孤独、寂寞心理。

(2)创造温馨的住院环境 当老年人住院后,护理人员要积极、主动、热情接待,详细介绍住院环境、护理工作安排及服务措施,让他们尽快熟悉环境,减轻因生病而产生的恐惧感。

(3)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主动、大方、热情的自我介绍,消除陌生感,拉近护患关系。对待他们就像对待自己长辈一样。做治疗、检查时要详尽讲解,并专人陪同。在生活起居上多给予帮助和关注。

(4)关心、体贴老年人 老年人言语表达慢、反应迟缓、记忆力、听力也下降。在工作中护理人员一定不能急躁,要耐心解释、态度和蔼,并且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经常深入病房,了解服药情况,询问是否需要帮助,遇到问题及时给予解决,如解决不了要给予答复。如遇天气转凉,要叮嘱注意添加衣服。做治疗时动作轻柔、干净利落,让他们愿意配合治疗。

(5)做好健康教育,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患者最关心的是自己疾病的诊治、护理及预后情况。因此护理人员应利用每天的查房、交接班时间,多与患者交流、沟通,有针对性的、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给他们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制作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出院时发放给患者。同时对患者家属做好家庭护理的教育工作,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在做好健康教育的同时,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