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7版(2023年07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什邡有个“远志”学堂
志存高远 传播中医药文化
□ 叶靖 本报记者 王丹

       在大多数人眼中“远志”二字,寓意高远,志向鸿鹄,却少有人知道,它还是一味中药,具有安神益智、祛痰消肿的功能。在什邡市马祖中心卫生院,远志还是互勉共进的代名词。

       开办中医学堂

       院长成了堂主

       7月6日,不到8点,什邡市马祖中心卫生院里已人头攒动。当天省名中医曾凡雨和市名中医马科都在坐诊,因为优质的专家资源和贴心的服务,使马祖中心卫生院在十里八乡口碑日盛,甚至每天都有不少成都、德阳的患者慕名前来看诊。

       在二楼的远志中医学堂里,常有医生在此看书学习,这也成为医院一道亮丽的风景。而关于这个远志中医学堂的故事,还要从3年前讲起。

       近年来,马祖中心卫生院通过人才引进,吸引了一大批青年医生加入进来,这为医院带来了更多生机与活力,但存在的问题是医院以中医特色为专长,而中医是一个讲究传承和底蕴的学科,技艺的精进需要漫长的时间积累,正所谓“老中医,少裁缝”。这让刚走出校门不久的“学院派”年轻中医爱好者大为苦恼。

       求知若渴的青年们脑洞大开,“不然我们就开个学堂吧,大家一起学习,传承中医药文化。”这样的声音日渐多了起来。2020年10月,远志中医学堂的筹办被医院提上日程,从此,什邡市马祖中心卫生院院长马科的诸多头衔中,又多了一个——堂主。

       2021年1月,在德阳市、什邡市中医学会及什邡市卫健局的大力支持下,远志中医学堂正式成立,并举行了开班仪式和拜师仪式,定期为广大中医药爱好者授课。

       线上讨论病例

       线下上山采药

       在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马堂主、曾凡雨和其他受聘老师定期为学员们授课,授课场所不仅选在学堂里,还会在药房里、临床上,甚至还会在原生态环境中。

       去年端午节,学堂将课堂移至红白山原始森林中,30余名远志学子徒步上山,一边走一边寻觅中草药,并和当地村民一同讨论、辨识。

     “堂主:上面一个舌象,舌红苔薄黄,跟下面形成一个对比……今日复诊,肿已消退,前轻利湿热燥湿为主,复诊无效,高血压糖尿病,再诊看舌淡乏力一症,改为真武汤,效验。”3月11日,堂主马科在“远志中医学堂微信群”里发出两张当天的病例照片,照片里,是同一患者两个时期的舌苔照片。在病例下面,马科还附上了自己开出的药方,讲明了自己的用药思路,远志学子们随即各抒己见,共同探讨,而像这样纯中医思维的教学活动每天都在开展。

     “作为中医人,理当兴一方中医更好地服务老百姓。”这是马科的夙愿,从医多年来,他身体力行,始终致力于将中医辨证、养生知识带到百姓日常生活中。作为德阳、什邡的健康科普专家,马科时常会拍摄科普视频,通过多媒体让更多的老百姓了解中医,获得更多健康知识。

       2022年7月22日,马科录制的一段不到2分钟的科普短视频,被健康中国官微收录转发。这极大地鼓舞了院内士气,在弘扬中医药文化方面,院内上下更是加足了马力,不断创新,锐意进取。

       中医药元素更是渗透医院大厅、病房、日常活动的各个节点。医院大厅中医药展示柜中,中频治疗仪、电针、中医自制香囊、中医自制茶饮、中药自制药枕、浮针、拔罐、刮痧、中药自制灸贴、艾灸,从技术到产品一应俱全。在医院住院部,红花、茯苓……所有的病房都以一味中草药命名。

       如今,第一期远志中医学堂完成了47堂课后顺利结束。接下来,远志中医学堂还将继续开设,教学人群也从医务人员扩大到致力于学习中医药文化的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