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2版(2023年07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关于猴痘那些事

       近日,全国多省市监测发现猴痘确诊病例。7月14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发布《2023年6月猴痘疫情监测情况》显示,2023年6月2日至6月30日,中国内地(不含港澳台)新增报告106例猴痘确诊病例,其中广东省报告48例、北京市报告45例、江苏省报告8例、湖北省报告2例、山东省报告2例和浙江省报告1例,无重症、死亡病例。

       什么是猴痘?猴痘通过什么途径传播、传播速度如何?日常如何做好预防措施?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组织相关专家针对公众关注的“猴痘”热点问题进行解答。

       大范围传播可能性较低

       疑似和确诊病例应及时隔离治疗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感染所导致的人兽共患病毒性疾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介绍,猴痘病毒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和黏膜进入人体。

     “本轮猴痘疫情主要通过男男性行为人群之间的密切接触传播,我国内地6月份报告的106例病例均为男性,101例明确为男男性行为人群,其中96例明确发病前21天内有男男性接触史。”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施国庆介绍。

     “据6月份病例密接排查流调结果显示,除性接触以外的密切接触者有374人,其中仅1人因与确诊病例同床居住感染,提示其他接触方式传播风险低。”施国庆表示,与新冠病毒感染、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速度相比,猴痘传播速度较慢,但也可能出现局部聚集性疫情,出现大范围传播的可能性较低。

       猴痘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是否需要进行隔离治疗?对此,施国庆介绍,猴痘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及时转运至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如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病变部位已结痂,可转为居家隔离治疗,直至皮疹结痂自然脱落,解除居家隔离。对病情较轻且具备居家隔离治疗条件的病例,经医疗与疾控机构联合评估后,可直接采取居家隔离治疗方式。

     “居家隔离治疗期间,要单人单间居住,避免感染者与家人皮肤或黏膜直接接触,做好污染物消毒,非必要不外出。确须外出时着长衣长裤、佩戴口罩,避免前往人群聚集场所,避免与其他人有皮肤或黏膜直接接触。”施国庆表示。

       同时,施国庆介绍,密切接触者不需要集中隔离。“疾控机构判定密切接触者后,会指导其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健康监测期限为最后接触病例之日起21天。”施国庆说,密切接触者自我健康监测期间可正常生活与工作,须避免与他人发生性接触,避免捐献血液等;同时坚持每天做好体温测量和症状监测,出现不适症状应当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

     “猴痘防控策略主要是加强宣传教育和综合干预,加强医疗机构、重点人群、出入境人员等多渠道监测,及时发现与隔离病人、追踪管理密切接触者。”施国庆说,从境外回国,不需要提供猴痘核酸阴性证明。

       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做好这些预防措施

     “猴痘病毒感染引起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疱疹、淋巴结肿大等。”李侗曾介绍,如果出现不明原因发热、疱疹、淋巴结肿大,尤其是近期与类似患者密切接触的人员,应及时就诊。

       目前针对猴痘的治疗主要为对症支持治疗,防止继发感染。那么,感染猴痘病毒后是否会留下永久疤痕、是否会毁容、能否恢复正常?李侗曾回应道,如果没有继发细菌感染,疱疹多数可痊愈,“但疱疹较大、较深的,就医治疗不及时,会留下疤痕”。

      “猴痘全球总体上重症率、死亡率低,需要住院治疗的比例约为6 ,需ICU治疗的比例约为0.1 。”李侗曾介绍,同时,猴痘“一阳”后可获得较为持久免疫力,通常不会再次感染。

       通过广泛宣传普及防治知识,提高公众防护意识,及时有效采取预防措施,能极大程度减少感染风险,有效控制疫情扩散。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猴痘病毒感染?施国庆表示,不要与有猴痘样症状者密切接触,特别是性接触。同时,避免与啮齿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直接接触,加强个人手卫生等。

     “猴痘预防措施主要是避免直接接触感染者皮肤或黏膜,以及病例污染物。”施国庆表示,因此,猴痘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外出时须戴口罩,其他人群无须戴口罩。

     “当医护人员需与猴痘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接触、尤其是采集标本时,还是要戴上口罩。”李侗曾说。


       新闻超链接>>>

       01.猴痘是猴子“惹的祸”?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科普工委秘书长叶盛介绍,正痘病毒对于我们而言其实并不陌生。天花,也可以称之为人痘,是一种能够传染人,主要以人为宿主的正痘病毒科的病毒;牛痘,则是能感染牛的一种正痘病毒科的病毒。猴痘,也是正痘病毒科的病毒,之所以称为猴痘,是因为最早在猴子身上发现,但其在自然界中真正的主要宿主是什么动物,尚不清楚。与新冠病毒或其他流感类病毒相比,猴痘病毒等正痘病毒科的病毒传播能力并不强,也相对容易控制。

       02.感染猴痘病毒为何会长痘?

       叶盛介绍,正痘病毒科的病毒感染后会起痘,与病毒本身的生活周期有关。所有能够感染人类的病毒,基本都要进入到人体的细胞,至少要将遗传物质释放到细胞中,人体细胞才会根据病毒的遗传物质进行蛋白表达。而正痘病毒科的遗传物质与人类一样是DNA分子,细胞会根据这些编码生成病毒的蛋白质。这种占用细胞的能量和物质来生产新的病毒的方式,很显然是对细胞的消耗。

       因此,病毒感染细胞之后,最终都伴随着细胞的死亡。如果局部有病毒感染的情况,周围细胞大量死亡,这种细胞的死亡和破碎就导致免疫系统产生反应,召集更多的细胞和抗体等蛋白来到这一部位解决问题。最终导致从表象上看,是所谓的起痘或水泡,但水泡下面已是一片溃烂的组织,细胞已经全部瓦解。

       而之所以产生的痘一般出现在表皮,也与正痘病毒科的病毒所专门攻击的细胞种类有关,但实际上除了皮肤,也会出现在身体里的血管等部位。因此这些病症往往伴随着出血热,也就是发烧的同时有血管破裂,导致内出血。“这些其实也是病毒感染导致细胞破裂造成的。”叶盛说。

       03.为什么病毒杀不死?

       几乎所有病毒都没有特效治疗药,正痘病毒科的病毒也不例外。叶盛表示,原因在于“病毒本身并不是活的东西”,只是一堆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分子堆在一起,有序形成的纳米颗粒。只有将病毒的遗传物质释放到活的细胞当中,利用活细胞里的能量物质进行代谢,才能够生成新的病毒。因此,一个“已死”的病毒是无法被杀死的。那些所谓的针对病毒的特效药,本质上都不是在杀死病毒,而是在想方设法降低病毒在体内的传播速率,之后还是需要依靠人体的免疫系统,将已经不那么凶猛的有限的病毒清理掉。

       由于同一属性病毒的抗原性质基本相同,相互之间具有交叉免疫性。就像人类此前利用接种牛痘疫苗消灭了天花一样,未来也许有可能通过同样的方式免疫猴痘病毒。叶盛表示,当务之急的一项研究工作,是从临床的角度加速疫苗有效性和药物的研究。另外从基础科学的角度,也要加强对猴痘病毒的整体结构和生命周期的研究。 (综合健康报、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