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6版(2023年07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孕产期犯痔疮 可以先行保守治疗

       俗话说“十人九痔”。孕妇一旦遇上痔疮就很尴尬,治疗怕影响胎儿,不治则疼痛难耐。

       临床数据表明,孕产妇年龄越大,肛周疾病发病率越高,20~24岁的发病率为62 ,30~38岁则升至77 ,孕后期发病率更高。此外,痔疮的发病率还和孕产次数相关,孕产1次发病率为62 ,≥3次发病率为81 。

       孕期痔疮高发和以下因素有关。随着胎儿的长大,子宫逐渐增大,会压迫腹腔血管,且孕妇体内分泌的激素易使血管壁平滑肌松弛;腹压增高,压迫肠道,导致痔疮或加重原有痔疮;孕期运动量少、饮食改变会使大便干结、排便不畅,造成肛门损伤而产生外痔、肛裂等疾病;不少人认为,孕后期加强运动更容易生产,但过度运动,特别是走路过多,会增加痔疮的坠胀感。对于孕后期女性来说,运动要适量,走路时间不要超过1个小时。

     “坐月子”也是痔疮高发期。由于分娩过程中持续、剧烈的腹压增加,盆底下坠、静脉曲张会诱发或加重痔疮;再加上各种进补,导致上火、产后便秘,引发或加重痔疮。

       面对痔疮时,为了不影响胎儿发育,不少孕妇选择忍。其实,可以采取坐浴、外用药膏等方法。如果有出血症状,可采用冷敷,切记不可热敷。如果保守治疗后,仍然反复出血,可能导致贫血,出现头晕、气短、疲乏无力、精神不佳等症状,影响孕妇、胎儿的健康,就需要手术治疗,最好在妊娠晚期、分娩后进行。需要提醒的是,孕产妇不要自行滥用刺激性药物,比如麝香、冰片、益母贴、止血剂。如果症状加重,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肛肠门诊就医。 (据《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