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20版(2019年07月3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孩子发热时 应该注意什么
内江市东兴区人民医院 左君

发热是儿科的常见临床症状之一,是机体防御疾病和调节内外环境温度异常的一种代偿性反应。儿童正处于智力与体格的发育阶段,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容易受到各种内因外因的影响引起发热,但儿童的感知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有限,因此需要家长以及专科医务人员对患儿进行观察鉴别,并根据发热的原因进行相关处理。

 

发热的原因很多,几乎全身各个系统疾病都能引起发热。实验室检查、X线、CT检查等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患儿的体征变化在诊断过程中也至关重要,应从以下方面重点观察。
发热的特点  患儿易动,因此常采用腋下量体温的方法。根据发热的高低可以将发热分为低热(37.3℃~38.0℃)、中度发热(38.1℃~9.0℃)、高热 (39.1℃~41.0℃)及超高热(>41.0℃)。发热按热型分为:稽留热(常见有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等)、弛张热(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炎症等)、间歇热(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波状热(可见于布鲁氏菌病)、回归热(可见于霍奇金病)和不规则热(可见于结核病、渗出性胸膜炎)。根据热程可以将发热分为急性发热(发热时间≤2周)与长期发热(发热时间>2周)。患儿发热的程度以及发热的时间,对于疾病的诊断有重要参考意义。
一般生命体征  包括意识状况、心率、脉搏、血压、呼吸、体温。患儿的意识状况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从轻到重分为:神志清楚、嗜睡、昏睡、浅昏迷、深昏迷、意识丧失。当患儿的意识转为神志不清时,代表疾病的进展已经影响了脑部功能,危害性极大,死亡率高而且易致残。
年龄较小的患儿,不易判断精神状况,可根据患儿拥抱反射、对刺激的反应、肌张力等进行评估。心率、脉搏、血压、呼吸、体温是人体的基本生命体征,其中心率与脉搏可反映机体心功能的基本状况,血压不稳定提示着血液循环障碍,呼吸运动的改变可因心肺功能受损、酸碱平衡紊乱、骨骼肌运动异常等引起。一般生命体征的异常,提示着患儿的病情危重,需重点关注。
外观状况  可通过观察患儿的一些外观来判断是否有脱水以及脱水的严重程度。包括毛细血管的充盈时间、尿量的改变、皮肤黏膜干燥程度、眼球凹陷程度、患儿哭时有无流泪、皮下有无水肿等,婴儿还应观察囟门是否有凹陷。可根据皮肤、唇的颜色是否正常或苍白、发绀,判断患儿是否血液循环障碍或缺氧。
另外,如关节是否肿胀或产生结节,皮肤是否出现斑丘疹或出血,咽喉是否充血水肿、扁桃体和(或)淋巴结是否肿大,是否伴有结膜炎等,这些症状对患儿疾病诊断与病情评估有重要意义。

 

其他伴随症状

 

发热原因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常见病因为免疫性疾病和恶性疾病,感染性发热是最常见的发热原因。
呼吸系统感染是最常见的发热原因之一,常见的伴随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气促、胸痛,查体可有吸气性凹陷、干湿性啰音、呼吸频率增快等;泌尿道感染,有尿频、尿急、尿痛的特点,尿液颜色会加深或有泡沫,病情发展至少尿或无尿时,提示病情危重,个别患儿会感到腰腹部不适,伴皮下出血或瘀斑,有头痛、腰痛、眼眶痛症状,统称为“三痛”,脸、颈、上胸部发红统称为“三红”,是流行性出血热的特异性症状;消化系统感染,最常见的症状为恶心、呕吐和腹泻,并且大便性状改变,轻症患儿需给予补水、营养支持以及适当抗生素治疗,重症会引起中毒性痢疾,患儿谵妄惊厥,大便腥臭,甚至昏迷,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须急诊治疗。
非感染性疾病导致的发热一般病程长,且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需靠血常规、免疫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等辅助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