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8版(2019年07月3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易治难防的蛲虫病
崇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朱麟亚

蛲虫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多寄生在肠道内,可引起肛门或外阴瘙痒,常见于儿童。由于蛲虫虫卵发育和传播速度快,虽然容易治疗但很难预防,对儿童的身心发育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下面一起来了解蛲虫病的危害与防治。

 

流行现状

 

蛲虫是常见寄生虫,全球出现蛲虫感染的人数超过5亿。在2016年人体寄生虫分布抽样调查显示,儿童蛲虫感染率超过25%,且男孩与女孩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以10岁以下儿童的感染率最高。

 

主要传播方法

 

蛲虫的主要传播方法为自身感染、接触性感染和逆行感染。
自身感染主要是通过肛门-手-口途径传染,无需中间宿主。感染期虫卵的抵抗力较强,虫卵可引起肛周皮肤瘙痒,很多儿童喜欢直接抓挠肛门,导致虫卵污染手指,若不注重手部卫生,容易将虫卵带入口中。虫卵附着在指甲和皮肤中能够存活超过1周的时间,因此,若吸吮不干净的手指会造成患儿的反复感染。
接触性感染是由于患儿的衣服、玩具以及房间都可能存在虫卵,同时虫卵能够随着风通过空气传播,在室内湿度较高的情况下,虫卵能够在地板上存活三周。而健康儿童在与患儿接触之后很容易出现感染的情况。
逆行感染是指少数虫卵在肛门孵化后从肛门进入肠道并发育成成虫。

 

对身体的危害

 

蛲虫的主要影响是成虫产卵时对肛门及会阴部会造成强烈的瘙痒感,患儿抓挠皮肤可能造成细菌感染。肠道内的成虫会造成胃肠功能紊乱、炎症以及消化障碍。虫体若进入粘膜深层可引发溃疡和出血等症状。若虫体进入肠外组织在其他部位寄生,轻则引起局部炎症,重则引起肉芽增生。若蛲虫过多繁殖甚至可造成儿童死亡。
部分患儿没有明显症状,感染严重的患儿可能在虫卵形成后出现明显症状,刺激肛门及会阴皮肤,造成患儿躁动、夜不能寐、磨牙、遗尿、消瘦等症状,甚至引起多种并发症,包括泌尿生殖道炎症、阑尾炎以及过敏性皮炎等。蛲虫进入子宫内膜造成阴道不规则流血可能被误诊为阴道炎或子宫内膜炎。蛲虫感染后可能对患儿的身心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尽早诊断和治疗。

 

防治措施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虽然城市化进展速度较快,但是农村依然有着较多的人口,且农村蛲虫感染率较高。为了进一步提高蛲虫防治效果,需要推动蛲虫防治工作的进步,采用治疗与预防同时进行,个人防治和集体防治同时进行。
卫生环境与卫生习惯是造成儿童感染蛲虫的主要原因,由于蛲虫感染途径多、虫卵发育速度快等特点,在儿童集体生活的地方若有蛲虫存在,就能够通过相互接触造成大面积的感染,故存在防治难的困境。因此,可以在幼儿园、学校通过加强儿童卫生健康教育,改善卫生习惯、集体驱虫、定期消毒玩具衣物等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蛲虫感染率。
此外,还可以通过提高家长对蛲虫感染的认识,通过家长督促儿童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勤换洗内裤、勤剪指甲、不吸吮手指等措施有效控制蛲虫感染率,从而预防蛲虫病的出现。
蛲虫感染会造成肛周及会阴皮肤瘙痒,且成虫若进入其他组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对儿童的健康成长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单纯通过改善卫生环境很难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因此需要加强健康教育、集体驱虫并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能够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