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40版(2019年07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心理护理
资阳市安岳县人民医院 王亚林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不断地进步,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而人们的日常生活稍不注意,就有可能给自己的身体带来困扰。虽然医疗水平的提高极大地保护了我们的健康,但致病因素也愈来愈多。
由于自身缺乏合理的生活习惯及外来环境因素的改变,致使消化道出血这个严重的疾病也随之而来。消化道出血是一种临床表现较为严重的症状,就国内的消化内科疾病来看,患者多患有消化道出血,而原因不明显。临床表现就是消化道出血,患者突感不适,各项生命体征呈现下滑趋势。作为医护人员,一旦发现此病情患者,应及时排查其病因,做出准确有效的疾病诊断,争取患者早日得到治疗与康复。

脉搏和血压发生改变
可能是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体内出血症状。消化道是指口腔到肛门的通道,消化道由上至下依次是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肛门。上消化道出血指的是口腔至十二指肠中间管道出血,下消化道出血指的是空肠以下到肛门的中间管道出血。
大多数消化道出血是由消化道本身疾病造成的。临床发现也有因为消化道邻近的器官患病,诸如紧邻消化道的胰、胆发病造成的消化道出血,小部分消化道出血患者是因为全身性疾病导致,像脑出血、脑炎、再障性贫血、血友病、慢性肾病、尿毒症等都会引起消化道出血。病人因服用致敏药物、对身体造成刺激类药物,如阿司匹林、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也有可能导致此症状。
一般情况下,微量、慢性消化道出血,患者不宜察觉。大量、急性消化道出血时,患者会出现头晕、乏力、晕厥、焦躁不安,甚至出现休克等症状。消化道出血患者脉搏和血压的改变是较为明显的临床表现。随着出血量的增多,病人的血压不断下降,进而出现失血性休克现象。
心理护理有助患者早日康复
在发现患者出现出血性休克时,应快速有效地给病人输血,保证患者体内血液循环的通畅。当血压值低于80mmHg,脉搏频率高于120次/min,血红蛋白指标低于82g/l,每小时尿量少于20ml,心肺等其他功能正常时,每小时控制输血量在300ml左右,或补液1000ml左右。除了外部供血,内部还应注意及时止血。以防患者血液流失过多,出现休克等危及生命的现象。常见的止血措施有药物止血,即血管加压素、生长抑素、三甘氨酰赖氨酸加压素;通过手术处理制止消化道出血等其他止血措施。
在患者出血期间,医生应该合理安排患者的日常饮食,遵照医嘱进食。在超过24小时,没有再发生出血症状时,医护人员可以给患者吃一些易消化的流食,并密切关注患者饮食前后的情况变化,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止喂食。在消化道出血治疗期间,应禁止吸烟、喝酒、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心理护理在病患的治疗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医护人员应该认真向患者讲解疾病发生原因、治疗相关流程,减轻患者心理上的烦躁、紧张、恐惧等不稳定的情绪。通过细心呵护患者,给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我国医疗事业快速发展,县级医院治疗措施也在不断的完善,帮助消化道出血疾病患者得到较好的治疗,是一个县级医院,乃至全国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