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6版(2019年07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从四川到非洲 只为了那里的女人们
为患者实施第5次剖宫产手术,面临艾滋病感染风险……他们是四川援外妇产科医生
徐咏秋

他们来自四川的不同医院,却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援外医疗队员;他们从成都出发,相继奔赴非洲不同的国家;他们的性别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妇产科医生。他们就是中国(四川)援莫桑比克医疗队妇产科医生唐春辉、潘柔屹,援几内亚比绍医疗队妇产科医生马景卉。


在非洲,有很多妇女死于难产和各种重症妇科疾病,在妇产科病房、产房,就连实施手术的医生也常常面临疾病感染,甚至威胁到生命。

 

据悉,四川省援外医疗队派遣任务计划,每五年制定一次。此次四川省共派出第22批援莫桑比克医疗队、第17批援几内亚比绍医疗队等6支援外医疗队,共65名队员,执行2018年~2020年的援外医疗任务。其中有7位妇产科医生,他们告别家人,飞往受援国,用心呵护着非洲妇女们的健康,用双手迎接新生命……

坐标

莫桑比克

挑战:
为患者实施第5次剖宫产手术
有人说,妇产科是女人的世界,但在莫桑比克马普托中心医院妇产科却有两位来自中国的男医生。2019年初,第22批援莫桑比克医疗队一行12人来到当地,唐春辉、潘柔屹两位医生进入马普托中心医院妇产科工作。
莫桑比克当地妇女生育观念落后,医疗条件差,手术方式单一,唐春辉、潘柔屹除了开展剖宫产、宫外孕、卵巢肿瘤、子宫切除等常规妇产科手术外,还要随时面对一些特殊情况,甚至挑战在国内都罕见的高难度手术。因为只要是当地医生没把握的手术,他们都会找中国医生,无疑,这既是信任也是挑战。
当地时间2019年7月4日,唐春辉、潘柔屹同翻译段勇共同为一名怀孕37周的先兆临产孕妇实施剖宫产手术。这名孕妇曾进行过4次剖宫产手术,不幸的是,4次剖宫产的新生儿都未能存活。这次是这名孕妇第5次实施剖宫产手术。唐春辉、潘柔屹面对这一特殊情况,同队员通力协作,密切配合,不但圆满完成手术,产妇成功诞下一名女婴,还把手术创伤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减少了对产妇子宫的伤害,实现了患者再次生育的愿望,收获了产妇及其家属的感谢。
惊险:
被刺伤,至今还在服用阻断药物
艾滋病在非洲较普遍,潘柔屹几乎每天都会遇到1~2位艾滋病女患者,半年时间里,他为至少10位患艾滋病的产妇进行剖宫产手术。由于手术时使用器械,医生常常可能出现职业暴露情况,一经暴露,便有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7月上旬,唐春辉在为一位艾滋病孕妇手术时,不慎被接触过患者血液的器械刺伤。目前他还在服用艾滋病阻断药物,该药物如果及时服用,对艾滋病有99%的阻断率,但服用时间较长,通常需要服用28天,且副作用大,尤其是胃肠道反应剧烈,对情绪也有所影响,唐春辉不得不停下工作,努力让身体尽快恢复。
想念:
常常思乡,几度哽咽
唐春辉走的时候,大儿子7岁,机场送别时,儿子泣不成声,唐春辉安慰他时,自己的眼泪也忍不住流了下来。潘柔屹计划援非时,女儿才刚满3岁,家人一听说他想去援非,都不太支持,“你走了,谁管你的女儿?”“你走了,能吃下那些苦吗?”“你走了能不能安全回来?”一连串的提问让潘柔屹彻夜未眠,想到家人,他差点放弃。但每当要放弃时,总有一个坚定的声音在脑海中响起:即使再难,也要完成国家交给自己的任务。经过反复思考,潘柔屹毅然报名援非,后来经过反复解释,家人终于理解了他的选择,但是每每想到两年不能陪在亲人身边,这个情感含蓄的男人还是几度哽咽。

坐标

几内亚比绍

艰苦:
产房简陋 缝皮缝出一身汗
32岁的马景卉,是中国第17批援几内亚比绍的一名妇产科医生。2018年12月,来到中几比友谊医院后,她成了医疗队年龄最小的队员,她所在的妇产科是当地最忙碌的科室。
刚到医院,她遇到了很多难以想象的状况:手术器械老旧,手术过程中突然停电,手术室氧气配置不够,甚至手术中缺乏药品,还得等家属去外面药店买药回来才能继续手术等,让她措手不及,哭笑不得。在这样的情况下,马景卉曾一个人完成一台剖宫产手术。“手术用的钳子夹不住,剪刀剪不断,缝皮也没有皮针,当地人皮肤相对比较厚,光缝皮都缝出(我)一身汗。”马景卉说。
7月5日,一位怀孕7+周的25岁当地患者来到医院。检查发现,她的盆腔里有一个很大的包块,应属于妊娠合并卵巢肿瘤蒂扭转。由于患者怀有身孕,且瘤体太大,几乎占据了整个盆腔,瘤体随时可能破裂出血,诊断表明:患者必须立即实施手术,但手术风险很大。当地医院值班医生根本无法完成这台手术。为了确保手术安全,马景卉临时组建团队,医疗队各科医生、麻醉医师、翻译齐心协力,共同参与,终于顺利完成手术,成功切除了一个25厘米的巨大肿瘤。
困难:
挑战疟疾,每天坚持锻炼
在几内亚比绍援助的队员们普遍得过一种俗称“打摆子”的疾病,也就是疟疾。这种由非洲按蚊传播的疾病,极易夺去人的生命。马景卉到几内亚比绍两个月时,正值中国的农历新年,她也和疟疾来了一次“亲密接触”,出现头晕、恶心、乏力、寒战、发热等症状,让人特别难受。好在吃了抗疟疾药物,她的症状迅速减轻并好转。
“为了抵抗疾病,确保身体健康,全体队员每天都会坚持体育锻炼,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马景卉说。
遗憾:
亲人生病,却无法陪伴
马景卉是医疗队中年龄最小的一位,还没结婚,父母成了她最牵挂的人:父亲身患尿毒症,正在接受透析治疗,而哥嫂从事水电工程监理,工作地点大多在离家很远的偏远地区,因此母亲一个人既要带孙子,又要照顾患病的丈夫,而母亲自己身体状况也不好,2013年做了“宫颈癌根治术”,还做过化疗。作为母亲的“小棉袄”,马景卉远赴非洲援外,却无法为母亲分担生活的重担。作为援外队员,她说,义无反顾是她的责任。但对家人的亏欠,她一定会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