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2版(2019年07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第4批中国(四川)援安哥拉医疗队顺利归国
援安归来 白衣外交官说“情话”
徐咏秋

7月5日下午3点,成都市双流机场国际航班接机口挤满了等待的人群。下午4点,由我省承派的第4批中国援安哥拉医疗队队员陆续走出接机口,当他们拥着扑进怀里的孩子时,禁不住流下了喜悦的泪水。
2015年,经各地卫健委和医院推荐选拔,由我省多家三甲医院选派的12名医务人员,组成援非医疗队,于2017年4月赴安哥拉首都罗安达执行为期2年的援外任务。两年来,队员们克服困难,努力为当地患者和在安华人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受到当地政府、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据统计,截至2019年5月,第4批援安哥拉医疗队累计诊治门诊患者143935人次、住院患者138888人次,化验检查49758人次,针灸治疗患者10996人次,手术治疗患者18023人次,抢救危重患者9396人次。这一串串的数字是援外队员们的心血,更是“白衣外交官”荣誉的见证。此刻,他们载誉归来;此刻,他们有太多话要说……

别了友谊将存续

王朝智(广元市第三人民医院):别了,罗安达

罗安达的夜,大西洋的风,如此熟悉却依然陌生。毕竟这是异国他乡,两年的援非生活,700多个日日夜夜,让我熟悉了这座城市,却始终无法融入。心里日夜牵挂的仍是万里之遥的故乡、亲人,多少个不眠之夜独自仰望星空,多少次热血男儿流下孤独的眼泪。在非洲的土地上,我们留下了自己的印记。历经千帆,愿归来仍是少年! 别了,罗安达!

董泽民(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我的祖国的病人也需要我

要离开安哥拉了,同事们经常跟我说:再工作一段时间吧,这里需要中国医生!看着他们期盼的眼神,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只好说:我还有两个女儿,一个10岁,一个1岁零10个月,她们需要我,我祖国的病人也需要我,我的工作已结束,很快会有其他中国骨科医生来这里继续工作。

刘凤鸣(成都医学院):保持联系  延续这份友谊

临别之际,我到科室与同事一一拥抱告别,感谢这两年他们对我的关心。同事们送给我和家人几套安哥拉衣服作为礼物,以感谢我对他们的帮助,这份情谊我将会长记于心。
回到祖国后,我们这个队伍就会解散,相处近三年的兄弟姐妹就要分别。在这些日子里,我们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希望我们能长期保持联系,延续这份友谊。

回忆 两年有太多不舍

郑华斌(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被针尖刺伤  险患艾滋病

安哥拉是艾滋病、结核病、疟疾等传染病高发区之一,很多前来求医的患者,都是艾滋病毒携带者。在查体和治疗过程中,一般都需要戴手套。尽管我非常小心,在一次治疗中还是被污染的针尖刺伤。我立即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请患者去验血,虽然检验结果证明有惊无险,但也让我冷汗淋漓。
虽然惊险,但当看见病人满意离去后,我的内心还是很欣慰。

康道家(广元市中医医院):有机会  还想去非洲

虽然在救治病人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当安哥拉患者得到救治后,他们用满怀感激的眼神看着我,为我竖起大拇指时,我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我觉得我还能做到更好,希望以后有机会还能为非洲人民的卫生健康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孙泰(广元市中心医院):援外有挑战  但很难忘

安哥拉是发展中国家,生活艰苦,传染病流行,治安较为混乱。医疗队的工作生活面临许多挑战。除了医疗队,还有许多中国企业及个人奋战在安哥拉。他们在为安哥拉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给医疗队许多关心支持,让我们不孤单,感受到祖国和家庭的温暖。正是包括医疗队在内所有在安华人的努力,才让我们赢得了安哥拉人民的友谊。
援外这两年对我来说,是非常难忘的经历,使我重新认识了自己,学会了担当。无论在安哥拉还是回到国内,我都会用医术和仁心,续写医者的无疆大爱。

归来 真切感到故土平安

姜莉(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经历过才懂得

两年,以天计算感觉很漫长,特别是在那一个个停水、停电、断网、思念家人的日日夜夜,795天会有种“没有尽头”的错觉;两年,却又似弹指一挥间,感觉才从24小时急诊值班室处理完急性心衰的患者、才给高血压患者交代完如何吃药、才做完一份心电图、才把义诊的听诊器放下。
援非的两年时间,也许我经历了很多物质上的困难,也经历了亲情陪伴的缺失,但是我也收获了当地患者的信任和感激,收获了当地医生、学生的友谊和尊重。我想如果再让我选择一次,我还是会去非洲。

虞宝中(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选择援外不后悔

忘不掉满是焦虑的2016年,议定书没签,漫长等待了17个月。为了援外,只能放弃这期间一切的进修和规培的机会,想着影响自己的生涯规划,说没情绪绝对是假话,但如今回过头来审视,援外,我绝不后悔!

杨旭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成为儿子的榜样 付出就是值得

6月8日,我的孩子在一幅世界地图上寻找爸爸参与援非医疗的国家,指着安哥拉告诉他的小伙伴:“这就是爸爸工作了两年的地方!”
当我们的事迹被报道,儿子拿着遥控器一遍又一遍地看着电视里的爸爸时,我心里的骄傲无与伦比!我想,虽然两年多没有陪伴在孩子身边,但自己的行为无意之中却为孩子树立了榜样。相信在多年以后,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仍然是高大的。

朱光元(米易县人民医院):回家真好

两年后,当飞机把我们从遥远的非洲带回故乡的时候,我真切地感觉到自己已经回来了,确确实实是脚踏在了平安和谐的故土上了,内心非常激动。回家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