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6版(2023年05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国家卫健委等17部门出台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
中小学校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近日,教育部、最高检、国家卫健委等17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2025年,我国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学校比例将达到95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比例达到60 。 

       要开设课程配齐教师

      《行动计划》要求,中小学校要结合相关课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按规定开足思想政治课“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模块学时,高等职业学校按规定将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列为公共基础必修或限定选修课,普通高校要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

       要发挥体育调节情绪、疏解压力作用,实施学校体育固本行动,开齐开足上好体育与健康课,支持学校全覆盖、高质量开展体育课后服务,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要配齐心理健康教师。其中,高校按师生比例不低于1:4000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且每校至少配备2名。中小学每校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鼓励配备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研制度,县级教研机构配备心理教研员。

       加强心理学人才建设

     《行动计划》要求,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德育思政工作全过程,融入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和学生成长各环节。同时,要求组织研制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形成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职称制度相互衔接的教师专业发展制度体系。

     《行动计划》要求,完善《心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加强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社会工作等相关学科专业和心理学类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支持高校辅导员攻读心理学、社会工作等相关学科专业硕士学位,适当增加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心理学相关专业名额。

       支持全国和地方相关重点实验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基础性、前沿性和国际性研究。鼓励有条件的高校、科研院所等设置学生心理健康实验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研究。鼓励支持将心理健康科研成果应用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等领域,提升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水平。

优化社会心理服务

      《行动计划》要求,多部门共同携手提升社会心理服务能力,同时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未成年人保护力度。

       加强儿童医院、精神专科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儿童心理咨询及专科门诊建设,搭建社区心理服务平台,支持专业社工、志愿者等开展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

       组织办好家长学校或网上家庭教育指导平台,推动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建设,引导家长关注孩子心理健康。

       检察机关推动建立集取证、心理疏导、身体检查等功能于一体的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办案区,在涉未成年人案件办理中全面推行“督促监护令”,会同有关部门全面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据新华社、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