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0版(2023年05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竹枝作词传世 竹茹入药清心

       四君子梅兰竹菊,竹居其一;岁寒三友松竹梅,竹又在其中。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无不仰慕竹之高风亮节,苏轼有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还有人看到了竹的清秀典雅,王庭筠有《绝句》:“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古代医家则挖掘了竹的药用功能,譬如中药竹茹即取自于竹。

       竹茹由禾本植物青秆竹、大头典竹或淡竹茎秆的干燥中间层制成。经过伐竹、锯段、除杂、去皮、劈裂等一系列步骤,将竹子的中间层刮成细丝,揉成小团,或削成薄片,捆扎成束,前者称为“散竹茹”,后者称为“齐竹茹”。根据后续炮制方法的不同还可分为生竹茹、姜竹茹、醋制竹茹、玫瑰制竹茹、麦麸制竹茹等。药店里最常见的是生竹茹和姜竹茹。生竹茹经中间层刮成细丝后揉团阴干即得;而姜竹茹则是取干净竹茹加入姜汁拌润,待姜汁被吸尽后,文火烙至两面微黄,取出晾凉,如此便可用生姜的辛热缓解竹茹的寒性,和胃降逆止呕的功效更好。

       竹茹味甘、性微寒,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之效。《本草备要》记载“(竹茹)泻上焦烦热,凉血”,《本草纲目》记载竹茹治“伤寒劳复,小儿热痫,妇人胎动”。竹茹取材方便,药效显著,清代温病学家王孟英就喜用竹茹治疗温病,其医案所录方剂里的中药,竹茹使用频率最高。竹茹最早入药见于汉代《金匮要略》之竹皮大丸方,该方常用于治疗妇人产后阴血亏虚而虚烦不安伴呕逆者,可调节气血,又有橘皮竹茹汤,是治疗哕逆的名方。

       竹枝之风雅兮,可以作诗文;竹茹之效灵兮,可以救疾苦。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竹与诗,竹与药,竹与人,千年的中医药传承,维持自然与人和谐统一。(吕晓艺 王意嘉 彭天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