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4版(2023年04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攀枝花市中心医院 王明友
延续坚持 持续进阶

       我决定将爷爷的这份坚持延续下去,成为一名真正的医生,一名真正的骨科医生。

       小时候,来找爷爷的人不是脸部痛到五官聚拢的伤者,就是焦急万分、风风火火进门的伤者家属。“快看看吧,老王,伤成这样问题大不大?”“刚摔的,可能断了,要不要做手术啊?”爷爷麻利地用简单的木板和绷带操作一番,对着患者喊痛的部位,捏捏这,掐掐那,用着我当时看不懂的手法,遇到伤得轻的,“咔”的一声就解决了问题;遇到伤得重的,固定好就赶忙送到大医院。爷爷是个“土医生”,他知道自己能力有限,更知道要对患者负责,但“土医生”也是医生,街坊邻居都需要他,尊敬他。

       我决定将爷爷的这份坚持延续下去,成为一名真正的医生,一名真正的骨科医生。

       于是我也如愿地考入医学院。本科毕业,我又来到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在这个可以称得上攀西医疗中心的地方度过我的规培时光,这是一条必经之路,也是我的进阶之路。

       我觉得,我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对自己要求很高的人,我心里时常装着一句话:“懒惰是贫穷的制造厂”。我相信天道酬勤。

       我师从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常务副院长、骨科专家兰玉平。有一次手术前,兰院长带组查看因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长期跛行,年过七旬的刘爷爷。

      “我现在年纪大了,第二次手术风险大不大?且不说手术成不成功?能下得了手术台吗?”刘爷爷所说的字字句句,都显露出他的焦虑。兰院长上前安慰并为他打气,“不慌,我们一定全力以赴,您说的这些我们也都考虑到了,以您这样的情况,我们的成功率还是很大的……”显然,爷爷听进去了,紧锁的眉头也逐渐舒展开来。

      “你们看到了吗?这样跟病人沟通是不是有效得多?我们常常讲的‘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走出那道病房门,兰院长语重心长地给我们上了一课,让我们重新理解医疗服务中语言的作用。

       医学是一门人学,抽去医学的人文性,就抛弃了医学的本质属性,这样的思维应用于临床工作中,能让自己收获更多来自患者与家属的肯定和工作支持。刘爷爷的手术非常顺利,术后第二天就能拄拐行走,后来得知,刘爷爷的预后良好。这大概就是身为医生的成就感。

       规培的第三年,我清楚地记得那一天。“师父,我向‘2022年成都国际骨科学术会议暨四川省医学会第二十六次骨科学术会议’投中了一篇文章。”收到主办方发来论文入围通知的第一时间,我就在微信上编辑下了这句话发给师父,虽然这不是我第一次跟他报喜,但这次最让我兴奋不已。

       在规培期间,我成功申报了课题,作为第一作者在各类期刊上发表了论文,其中还包括SCI。这次论文入选学术会议,是对我学术成绩的又一肯定,而且我还要去当论文分享人,在骨科大家云集的学术会议现场,站上讲台……单是这样想一想,我的紧张和激动就涌上了心头,这可比中奖快乐!规培结束了,但我的执医生涯才刚刚开启。我将不负热爱,奔赴一场属于自己的山海。 

       老师评语

       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常务副院长兰玉平:在王明友身上,你能看到一名青年党员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担当,你能感受到一名社会主义新青年的蓬勃生机和奋斗姿态,你能找到与一名当代医学生的青春共鸣和信仰对话。他是有着青春正能量的青年代表,也一直在用一种新时代新青年最该有的姿态,践行着初心使命,感染着身边的人。(本报记者 侯文瑾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