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4版(2023年04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建好阵地 建强专科 育好人才 做好融合
汶川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近年来,汶川县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意见精神,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医疗优势,进一步拓展中医药在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康复服务中的作用,从体系建设、人才培养、专科打造、医养结合等方面入手,大力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全县中医药为人民服务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建好阵地 织牢中医药服务网络

       坚持以中医院为龙头,加强中医医疗机构建设,进一步健全县、镇、村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投入1800万元将福利酒店改造成县中医医院医养健康管理中心,建筑面积达5310平方米,于今年3月投入使用。投入106万元建设县中医医院儿保科、数字化计免门诊、三江镇中心卫生院中医科,提升信息化水平。7个乡镇卫生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标准建成了中医馆,109个村建成标准化卫生室,均能开具中成药。

       建强专科 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县中医医院建成省级重点专科1个(康复科),州级重点专科3个(治未病科、肛肠科、老年病科),在全州率先创建中医特色的疼痛科、皮肤科、中医护理门诊,建成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个。全面推广中医非药物治疗、中医药非药物治疗项目达9大类52项,门诊中医药服务占比达65 ,住院中医药服务占比100 。县人民医院将住院综合楼三楼建成“中医特色浓厚的综合诊疗中心”,该中心设有独立的中医内科门诊,其中包括中医妇科门诊、中医肛肠门诊和中医皮肤门诊等中医亚专业,年诊疗量近万人次。

       育好人才 提升中医药人才队伍素质

       推进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支持名老中医师收徒授业、带教传承。持续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强化培训师资队伍和培养基地建设,按实际需求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培养基层优秀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县级医院利用医共体帮扶机制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切实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做好融合 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

     “医疗+康养”打造康养产业“原动力”。建成医养健康管理中心,该中心面积达5310平方米,县中医医院省级重点专科康复科也整体搬迁至此。把中羌医治疗与康复训练、日常饮食、生活养老相互融合,形成了医疗为保障、康复为支撑、边医边养的医养服务格局。

     “颐养+康养”激活康养产业“创新极”。抓紧建设由膳食堂、品茗室、类医美养生SPA会馆组成的乐龄妙居颐养区,将传统医学与健康完美结合,为旅居群众提供中高端品质的康养服务。

     “文化+康养”丰富康养产业“新内涵”。成立中羌医药研究所,加强中医药文化普及,挖掘和传承汶川“道医”王含阳老师《四症证论》《脉决》《妇孺全科》等7部传世医集、医案精髓。遴选地道药材,开发制作4大类20个品种的药膳。积极研发院内制剂,研制健康产品,逐步形成“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药”的医疗服务新格局。 (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