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9版(2023年04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如何早期识别帕金森患者“剂末现象”
李金虹

       帕金森是一种渐进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及姿势步态异常,且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目前左旋多巴被证实是临床治疗帕金森最有效的药物,但大多数患者在经过药物治疗蜜月期后往往会出现并发症,最常见的就是“剂末现象”,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那么“剂末现象”是什么?早期如何识别呢?

       如何早期识别“剂末现象”

       当帕金森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后的若干年后出现功效降低或剂末恶化,甚至每次药效的起效时间缩短,病症随着药物浓度呈周期性起伏,临床医学将其称为“剂末现象”。其主要有两种症状表现,即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早期可结合临床表现进行识别。

      “剂末现象”之运动症状

       出现“剂末现象”的帕金森患者多表现为震颤、行动迟缓、肌肉僵硬、肌肉劳损、浑身无力、平衡障碍、难以起身、吞咽或言语困难等不同程度的症状,并且服药后起效时间从半小时延长至1小时左右,药效维持时间也由4~5小时缩短至1.5小时左右。

     “剂末现象”之非运动症状

       与运动症状不同的是,帕金森患者多见于思维迟缓、胸或腹部胀痛、对冷暖刺激性不耐受、容易出汗、疲惫、严重便秘、失眠障碍等表现。该期间的胸闷气急感通常是在患者药效减退后的末期出现,服药后的1小时后开始慢慢减轻。除此之外,部分患者也会出现性格和脾气的变化,例如平和的性情突然变得易怒或焦虑等,有些患者的亲朋好友对于此事不能理解,可能会致使家庭关系紧张。

       如何延缓“剂末现象”的发生

       帕金森病用药原则。帕金森病病程早期,通常中等剂量以下的多巴胺能药物就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症状,使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能力基本不受影响,但药物治疗的“蜜月期”只有大约3~5年。如何保证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尽可能延长“蜜月期”、延缓疾病进展,结合国内外帕金森病治疗指南推荐,临床用药应遵循几个原则。1.提倡早期诊断、早期治疗。2.坚持“剂量滴定”原则,力求实现“尽可能以小剂量达到满意临床效果”的用药原则。3.遵循循证医学证据,兼顾个体化原则。4.尽早给予疾病修饰治疗药物。5.需要注意的是,抗帕金森病药物治疗时不能突然停药,特别是使用左旋多巴及大剂量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时,以免发生撤药恶性综合征。

       配合医生,合理用药。患者应主动地与医生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将自身的感受、职业的特点、病症的特点以及对药物疗效的期望值等情况与医生交流。医生可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遵循以人为本原则,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向患者普及健康教育知识,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只要坚持治疗目前还是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控制“剂末现象”。

       家人给予支持和鼓励。有家人的支持与鼓励对患者的身心以及控制病症和改善症状方面都能起到一定功效。为此,帕金森患者不论是在发病早期还是进展阶段都不要失去对生活的信心,要正确认识到帕金森病只是一种慢性疾病,并不是绝症或不治之症,只要通过诊治,按时按量服用药物,积极配合治疗,坚持随访,并依据病况进度科学合理地调整治疗方法,就能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通过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可识别是否存在“剂末现象”,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助于患者更好地控制“剂末现象”。但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如此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成都高新海尔森医院康复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