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3版(2023年04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攀大附院再创“火红年华”
□苏丹 本报记者 侯文瑾

       近日,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以下简称攀大附院)“中西医结合大楼”顺利封顶。当前,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医院正以蓬勃之姿,紧抓攀枝花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新机遇,踔厉奋发,坚持党建引领,在“三转三提”上下功夫,以务实行动助推区域医疗卫生健康中心打造,为攀枝花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添砖加瓦。

       定战略目标 拼搏结硕果

       医院始建于1971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保健为一体的国家三甲医院,也是攀枝花学院直管的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院。

       近年来,医院锚定“西医专科强大,中医特色突出,医教研产协同发展”的战略目标,优势特色日益突出。与2016年比较,门诊量增长60.70 ,住院量增长46.15 ,手术量增长50.67 ;CMI值逐年上升,较之2018年增长8 ;病组数量增长9 ,达到574个;服务结构更加优化,药占比、耗占比分别下降5.03 、1.92 。

       医院先后成功创建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单位、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GCP)、省中医医疗区域中心、省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建成全省首家地市级互联网医院;先后荣获“国家胸痛中心年度质控金奖”、中国管理全球论坛“互联网+医疗健康最佳建设奖”、省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先进集体、省对口帮扶先进集体、省“发挥信息优势”示范医院等荣誉称号。

       抓三大工程 品牌更耀眼

       对于“高质量发展”这一命题,攀大附院的回答是:聚焦学科建设,继续坚持“大专科、小综合”总思路,让学科品牌之光更加耀眼,为高质量发展夯实底气。

       攀大附院党委书记田巨龙表示,抓好学科建设从“三大工程”入手。分别是“国重”品牌以老带新的“亮化工程”、以特色专科为基础的“学科内涵提升工程”和学科整合模式下的“多学科联动发展工程”。

       据了解,攀大附院眼科是攀西地区首个国家中管局重点专科,科技影响力综合排名位列全省第一梯队,是名副其实的“老牌”国重;肿瘤科作为国家中管局重点专科培育单位,目前获批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设项目,四川省医学重点学科(专科)科技影响力评价排名第11名;耳鼻喉科成为国家中管局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并获批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项目;骨科为攀西地区首个医学重点学科,在四川省医学重点学科(专科)科技影响力评价“骨科学”专业综合排名中位列第九名。

       在学科内涵提升上,医院将充分发挥整形美容科、甲乳专科、血液科、肛肠科等特色专科优势,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通过不懈努力,医院现已拥有各级各类重点学科43个。其中,国家级重点专科3个,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专科(学科)5个、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0个。?

       以“三心”筑巢 揽八方人才

     “人才是创新之核、发展之要。医院只有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才能把握住发展机会,赢得主动权。”田巨龙如是说。

       为此,医院倾力构建“在引才上倾心、在育才上悉心、在用才上精心”的“三心”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医院筑巢引凤,广发“英雄帖”,多渠道引才,成功吸引和汇聚了一批具有学术影响力的高层次人才。同时,医院注重提前规划和顶层设计,并根据人才特点,量身定制人才成长方案。近两年,医院先后派出350余名骨干赴国内外知名院校进修学习。

       引才和育才的目的是用好人才,使医院“人才高地”逐渐形成。近年来,医院引进全职高层次人才75名,有博士研究生6名,硕士研究生60名。现有高级职称人才309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56人,国家级专家6人,省级专家23人,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51人。

       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吉春冬到院两年便将泌尿外科建成市级重点专科;程文到院3个月便将原普外科甲状腺乳腺专业组独立成科,建科1年达到市级重点专科申报条件;鄢克坤到院4个月,已成功开展省内首例经腰穿钆剂全脊髓MRI(磁共振成像)诊断特发性低颅压瘘口等5项新技术。

      “三心”机制的施行使医院硕果累累。近年来,医院新增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135名;新增学术技术专家74名。医院“高位嫁接”国内知名专家团队,先后建立专家工作站13个,让本地百姓不出攀西便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博精中医药 定“四名”战略

       中西医融合发展,既是攀大附院的特色,也是其优势。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医院立足“名医带名科,名科铸名院,名院出名药”的“四名”战略,在中医药人才、服务、制剂、文化上下功夫,推动“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创新发展。

       医院探索可推广、可复制、可持续的示范性名医堂运营模式——“名医堂工程”。已拥有各级各类专家91名。并先后建立金荣疆、陈日新、梁瑞宁、杨凤云专家工作站,并设立了江西中医药大学热敏灸分院,还在妇产科、肛肠科设立中医经典病房,极大地提高了中医药服务能力。

       作为攀枝花医联体牵头单位之一,医院创新医联体发展模式。多年来,医院立足攀西,辐射川西南、滇西北,积极建立多模态医联体,通过互联网医院,多途径促进优质资源下沉,带动攀西地区中西医结合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医院“名药”打造不放松。医院拥有中医药制剂研发中心,目前,已有91种院内制剂和协定方。其中,辛白鼻渊合剂等4种中药制剂可在全省医疗机构中调剂使用。

       2022年,医院中医药门诊量超过10万人次。通过一系列扎实的工作,医院中医药“朋友圈”日益壮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地位逐渐显现。

       网络+医疗 服务新模式

       对于医院而言,让“网络+医疗”更好地服务于百姓,让信息的“锦书”通过网络直达百姓心坎是他们的目标。

       近年来,医院逐步建成以院内信息集成平台、远程医疗信息平台为支撑的信息化系统,整合线上线下一体化“互联网+智慧医院”“互联网+远程医疗”“互联网+健康管理”“互联网+医养结合”“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五大板块。

       结合攀枝花康养城市建设需要,针对患者看病“三长一短”、优质医疗资源越发集中等问题,医院创新服务模式,构建覆盖医疗全过程、全周期的“1314”健康服务新模式,通过谐音,寓意服务患者一生一世。田巨龙表示,医院致力于搭建一个诊前可咨询、预约,诊中可查询、缴费、宣教,诊后可持续健康管理、康复的综合服务平台,以远程会诊、远程心电、远程影像等远程诊疗服务为核心,与二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三级联动机制,组建一支全科医生牵头的健康管理团队,依托医院各专科专家的支撑,与社区、第三方康养机构等社会机构联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老年人和慢病患者提供健康服务。该模式入选国家老龄委全国医养结合典型经验名录,获央视报道。

       以党建引领 强现代管理

       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方向。在前不久举办的攀枝花市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现场交流会暨“新时代好书记”微论坛活动中,攀大附院党委书记田巨龙说,“一直以来,我们始终旗帜鲜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据介绍,作为全国148家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单位之一,攀大附院已实现了院长负责制向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的转变。

       目前,医院有1个总支、16个支部,497名党员。最有特色的是,医院以“融和”文化理念为导向,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将支部建在生产力最活跃的地方。自2014年以来,医院共选派140余名骨干医生及护士至木里县中藏医院、盐源县中医医院、宜宾市筠连县中医医院等5家医疗机构,签订师带徒协议,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带教查房280余次,培训医护人员数百名。   

       展未来蓝图 书写新篇章

       医院中西医结合大楼竣工投用后,必将促进攀枝花康养产业发展和“健康攀西”战略实施,为打造区域医疗卫生健康中心增添新动能。

       田巨龙悉心勾勒出了医院未来的发展蓝图,他表示,医院将根据大学附属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特色定位,强化党建引领,围绕西医专科强大、中医特色鲜明、医教研产协同发展,建设高水平大学附属医院目标,发挥中医药和教学两大优势,进一步聚焦“三转三提”,依托互联网优势和现代化技术的发展,不断提升内涵建设,丰富服务供给,实施“11235”工程,高水平建好四川省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全力推动区域医疗健康中心建设,开创医院高质量发展、中西医创新发展的“火红年华”,奋力书写守护人民健康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