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塔,起于累土。”中医(中西医结合)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职业,这种职业需要把学习贯穿于执业始终。
上一个世纪交替之际,作为首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毕业生,当我踌躇满志地走出校门后才发现,工作“包分配”没有了,医师资格需要考试合格了才能取得。在“医疗社会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医类毕业生已经普遍不受待见。那段时间,三分之二之多的中医类医生都选择了改行。
我之所以在中医这条路上坚持了下来,还要感谢我老师的教诲,他告诉我,中医这一国粹,很奇妙,学而优,进可为仕,退可为医。为将,可统领三军,驰骋疆场;为卒,可固守金汤,不越界河。即使归隐山林,也可为自己或家人调养,延年益寿。所以,20年来,我从未忘记自己的初心:把中医当成终身职业,砥砺奋进,学以致用,让中医之益惠及更多的人。
中西医结合专业,不仅需要学习中医知识,还需要学习西医知识,两个临床专业内容合格才算是毕业。中医这条路没有捷径,要习得中医精髓,完成从初级到高级的蜕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需要精读中医四大经典,即《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其次,要广拜名师,广交同好,要有名师引路,同好解惑;最后,要有“五心”:传承创新中医的挚爱之心,持之以恒的决心,守得住孤独、耐得住寂寞的禅心,经得住挫折和打击的耐心,受得起贫贱的磨砺之心。
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后,我通过社会公开招聘考进了一家公立医院,刚进医院时,因为专业的原因,没有科室愿意接收我。那时我的工作跟临床几乎没有关系,做的是下社区宣传、进学校讲课、上街发健康宣传单等。脑海中无数次闪过放弃的念头,但每一次又坚定地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先求存,再求生。”经过艰难而曲折的努力,院领导终于同意让我去住院部试试。
这一试,就是20年。
20年来,为了证明中医人“行”,中医人“能”,我可以一天手写12个新入院患者的病历,有时写到凌晨两三点还不觉得苦。那一年,我骶尾骨骨折,但不愿休假,忍着锥心的疼痛抱着游泳圈上下班,一写病历就坐在游泳圈上,一坐就是一整天。后来,支援民族地区两年,离开白发双亲和正待沐浴母爱的稚子,在3500米高寒缺氧的雪域上,阳光照耀,风吹着我,风雪中的牦牛好像有我的影子。
牦牛为生命泅渡,我在为初心泅渡。
医路沧桑20年,我也留下了学习笔记、行医笔记、论文等近百篇。每个人一生中或多或少会经历一段最艰难的岁月,游过去,是青山未老,是清风醉晚霞。回头一看,这条路,就像一场泅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