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岁的叶女士在结肠癌术后一年发现癌细胞转移到肝部,做了右半肝切除。不幸的是,在6个月后的复查中,叶女士的肝脏切缘又发现了2×2cm的新发病灶。这对于已经经历过两次大手术的她来说,犹如晴天霹雳。
经过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骆竹媚团队组织的MDT多学科讨论,认为叶女士的肝脏因为已经大部分切除,再进行手术将有生命危险,建议行超声引导下的肝脏肿瘤微波消融治疗。
据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主任周洋介绍,超声引导下的肝脏肿瘤微波消融治疗,是在超声引导下将消融针穿刺到肿瘤部位,通过产热原理对肿瘤局部进行消融治疗,“消融针带来的创伤极小,体表仅留直径不足2mm的针眼,手术后也不需要换药,恢复快。”
尽管这种治疗方法解决了手术打击的问题,但是要为叶女士开展,仍有难度——因为病灶和肠道几乎紧贴在一起,一旦“误伤”肠道,将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我们计划利用人工腹水在病灶和肠道之间筑造一条‘隔离带’,从而实现对肠道的保护。”按照计划,周洋带领超声介入团队王会医师等,先在超声引导下进行人工腹水,实现了肝脏切缘与肠道之间的分离。次日,团队开始对肿瘤进行消融治疗。在超声的引导下,医生团队犹如有了“透视眼”,消融针精准落位病灶处。施加微波加热治疗后,手术在40分钟内顺利完成。
3月中旬的复查显示,叶女士的新发病灶消融彻底,恢复良好。
超声引导下的肝脏肿瘤微波消融治疗,犹如“化骨绵掌”,通过加热,让肿瘤在短时间坏死,逐渐消散。这意味着,对于不能耐受手术或拒绝手术的患者,在肝肿瘤位置不佳、不适宜手术的情况下,有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杜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