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青白江区福洪镇卫生院努力把握辖区功能定位特点、致力解决群众就医痛点、牢牢抓住山区健康支点,在辖区群众病有所医、弱有所扶上持续发力。
把握特点
家医服务更具精准力
“严医生,我最近在吃感冒药,可以和我的降糖药一起吃吗?”“黄老师,小朋友鼻塞伴有低烧,需要吃什么药呢?”这些都是成都市青白江区福洪镇村民通过家庭医生服务群进行健康咨询时提出的问题。
青白江区福洪镇是成都平原为数不多的山区、丘陵地带,在这里有着绵延的大山、湿滑的山路,为了在地广人稀的特殊环境里更加精准地做好农村地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青白江区福洪镇卫生院进一步优化家庭医生团队结构和工作流程,将家庭医生融入社区“微网实格”,群众在哪里就把健康服务延伸到哪里。
日常以群众实际需求为导向,通过微信解答、电话随访等方式为群众提供健康指导,结合党员志愿服务、重点人群体检等载体定期到村社区开展义诊义检、健康巡诊,对群众健康状况做到“早发现、早识别、早干预、早转诊”。
解决痛点
医疗服务更具驱动力
翻过了一座山,越过了一道弯,眼前又是一座座山,以往由于这样特殊的地理环境,使村民们想要进城看病需要花费一天甚至更长的时间,导致很多健康意识不到位的老年人患病后常常抱着能拖则拖的想法。福洪镇卫生院针对山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远”和就医积极性差的痛点,从2017年起就将群众下山改为了医生上山,将医疗服务深入到群众家中,为残疾人、孤寡老人、特困户等有健康需求的特殊人群提供“送医上门”服务,让医疗工作在一线推进。
“杨医生,我的臀部感染了,没办法坐轮椅来医院了,能帮帮我吗?”福洪镇壁山村的刘叔叔腰椎截瘫加上膀胱造瘘13年了,从2017年开始定期联系医生杨炳贵更换尿管。2022年夏天,刘叔叔因长期卧床、坐轮椅,臀部形成大面积褥疮,由于行动不便,他联系到了杨炳贵希望其可以上门换药。“没问题,刘叔叔。”经过杨炳贵50余天风雨无阻的上门换药,刘叔叔的褥疮在气温骤降前痊愈了。“我行动不便,来医院就诊很麻烦。七八月份正是最热的时候,杨医生每次上门来为我换药都没有抱怨过一句……”
抓住支点
医养结合更具生命力
“曹大爷,昨天您托邻居打电话来说脚又肿起来了,我们今天就把设备带上来了,先帮您缓解缓解。”福洪镇金星村80岁的曹大爷因疾病造成腿脚不便,以往由于住在福洪镇最偏远的山顶上,加上高血压长期服药等原因,成了福洪镇卫生院家庭医生团队“送医上门”“送药入户”的“老熟人”,2023年失能老年人“健康敲门行动”的政策一出,曹大爷成了第一个主动申请的老年人。
青白江区福洪镇人口不多,仅3万余人,但老年人却达到了26 ,为做实做细辖区老龄健康服务,福洪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带上出诊包、背上康复设备免费上门为辖区有健康养老需求的65岁及以上失能老年人提供“三个一”健康服务,即“开展一次上门健康管理、提供一套上门健康指导、开通一条健康咨询热线”,通过“敲敲门、说说话、问问诊、帮帮忙、宽宽心”的方式,用实际行动解决山区群众的健康烦心事。
下一步,成都市青白江区福洪镇卫生院将继续把家庭医生服务落在“小”上,小处着手、量体裁衣;把医疗服务落在“细”上,细处着眼、润物无声;把政策宣传落在“实”上,实处着力、深入推进,不断提高山区群众健康获得感、幸福感。(文/图 马向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