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冯若冰)4月2日,“一带一路”国家肝脏微创技术培训项目在成都启动,该项目由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西部医药技术转移中心承办。旨在将肝脏微创手术技术输出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让更多患者受益。
据介绍,项目得到了国家科技部援外项目的立项支持,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主办,招收到来自匈牙利、埃及、白俄罗斯、泰国等“一带一路”沿线,横跨亚洲、欧洲、非洲16个国家的30名中青年肝胆外科医生来到成都培训学习。
项目4月2日启动,将持续至4月22日,其间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家鸿、中国科学院院士樊嘉、中国工程院院士郑树森、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终身教授严律南、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副院长吴泓、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外科学科主任文天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杨家印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将进行22场手术联播。通过理论学习、手术参观、视频讲解、模拟训练、专题讨论、名家指导等方式,向“一带一路”国家中青年肝胆外科医生展示华西微创肝切除理论体系,并开展学术研讨与交流。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表示,医院在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之际举办此次培训,希望向世界展示中国肝脏微创技术,惠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肝病患者。“今后会将此类培训项目推广到其他学科,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诊断治疗的更多先进技术推广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本次培训项目负责人吴泓告诉记者,“培训项目一经发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大量外科医生积极报名参加。和华西医院以往办的国际培训不同,这次组织模式不同,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主办、华西医院牵头、国内外多位专家参加,培训内容也更丰富,除理论培训外,还提供模拟教学、手术联播等,每个学员都能真正体会到微创技术的进展。”
作为此次项目培训班的学员,来自泰国的一名普外科医生告诉记者,肝癌在泰国发病率较高,希望通过此次培训学习到中国肝脏微创手术技术的先进经验,以及中国在肝癌筛查预防方面的先进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