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3版(2023年03月3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四川杰出人才李为民
助力肺癌早诊早治
本报记者 冯若冰

       3月28日上午,一年一度的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暨第三届“四川杰出人才奖”颁奖仪式在成都举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华西临床医学院院长李为民教授登上领奖台,迎接属于自己的荣誉——第三届“四川杰出人才奖”,他主持完成的《肺部感染性疾病精准防控关键技术创新与体系建立》项目获得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荣誉的背后,凝聚着李为民多年的心血。肺癌是我国头号“癌症杀手”,无论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都排在第一位,而四川又是全国肺癌发病率排名最前的省份。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李为民提交了“将肺癌筛查纳入医保报销”的提案。在他看来,如果将此项筛查纳入医保报销,将极大提高高危人群筛查参与度,推动肺癌防治关口前移,解决肺癌早诊早治“最后一公里”的核心问题,使更多早期肺癌能被发现,大幅降低肺癌死亡率。

        用科研造福更多肺癌患者

        长期专注肺癌及肺部感染的研究,发现了特异性分子标志物;开发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显著提升了早期肺癌诊断率;发现了肺癌治疗新靶点,建立了肺癌疗效无创预测方法,实现了肺癌早期精准治疗;创新病原学检测新手段,开发了肺炎快速确诊试剂盒,提高了肺部感染早诊早治率。

       在对李为民的介绍中,记者看到了他的部分科研成果。在进行科研工作的路上,他前进的步伐从未停止。

       记者从华西医院获悉,多年来,李为民带领团队开展肺癌分子生物学系统研究,开发出智慧化早期肺癌精准诊断系统,对肺结节性质判断准确性达90.3 ,使肺癌筛查漏诊率降低到美国方案的1/43,相关成果获得202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成果凝聚了李为民团队20多年的心血,建立了肺癌早治早诊的技术体系,显著提升了肺癌早期患者的生存率。

       2022年3月30日,李为民与华西医院刘丹教授及团队成功完成全国首例国产机器人辅助经支气管镜肺结节活检术。这是国产支气管镜手术机器人完成的首例肺活检人体临床试验,也是支气管镜机器人在肺部疾病诊断领域迈出的重要一步。

       向世界一流医院看齐

       由于综合实力长期居国内一流、国际先进,华西医院已然成为西南地区群众看病的放心保障。作为中国现代医学教育的发源地之一,该院被网友们称为“镇川之宝”“生之希望”。

       作为医院的“掌舵者”,在李为民的带领下,华西医院连续13年全国综合排名第二,在中国医科院医院科技量值排行榜上连续9年排名全国第一。作为西南地区的医疗“国家队”,华西医院又是如何探索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之路的?

     “要实现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就要向世界一流医院看齐。”今年3月初,李为民在接受记者群访时表示,医院构建了高质量党建、高质量学科、高质量科研、高质量管理、高质量人才“五位一体”的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华西医院要成为行业的引领者,在临床、科研方面需要不断创新。

     “创新”是李为民口中的一个高频词。在全国率先建立医联体,长期致力于让医联体提档升级,以惠及全省、全国更多老百姓,是李为民一直为之努力的事业,也是他众多管理创新中的一项突出成就。

       多年以前,由于有限的优势医疗资源难以满足庞大患者群体的需求,那些不远千里来到华西医院寻医问药的患者,常遇“等待再等待”的煎熬。早在2001年,华西医院就在全国率先创新探索医联体组织模式,医生通过远程会诊系统支持基层医院诊治疑难杂症。医联体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让医疗资源欠发达地区的患者享受到了华西医院的优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