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0版(2023年03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我在甘洛的日子
□绵竹市人民医院 辛勤

     “辛老师,您好。我是来自甘洛的阿依,接下来的三个月我跟着您学习,多多指点我哟!”正在病床边整理呼吸机的我被护士长叫来,和眼前这位质朴阳光的彝族姑娘寒暄了几句后,我算是收了个徒弟。

       重症医学科很多操作和设备对于儿科护士出身的阿依来说,新奇又困难。但她勤奋好学,我忙的时候她在旁边仔细观察,详细记录;我闲下来时,她又虚心求学。她说,能够到绵竹来学习,是她争取了好久才得到的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被这位彝族姑娘深深地吸引着,脑海里不止一次地想着去她的家乡甘洛县看看。

       初到甘洛

       抱着女儿衣物,我睡得踏实而香甜

       2021年2月,听说要选拔一批干部人才到甘洛县挂职,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2021年5月16日,我同绵竹市第三批援彝干部人才一行人即将奔赴我魂牵梦萦的地方——甘洛。临行前,7岁的儿子拉着4岁女儿的小手来为我送行。“妈妈,你放心,我会好好学习,我会照顾好妹妹,我会乖乖听爸爸话的……”几个“我会”从儿子口中冒出来时,刹那间,我有些不忍在儿子小学成长阶段留下教育缺失的遗憾,但转念想想,或许这种方式更能促使他快快成长为小小男子汉。当我转头提着行李箱上车时,还是忍不住掉下了眼泪,车窗外的儿子正想尽办法逗着哭成泪人的女儿……

初到甘洛,由于水土不服,我几乎夜夜失眠,吃不下也睡不好。为了能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生活环境,我跟爱人说:“你还是把女儿的衣服给我寄一套过来吧!”收到女儿衣物的那晚,我抱着女儿的衣物,睡得踏实而香甜。

       生日之约

       儿子长大了,能理解我的工作

      “妈妈,我的生日快到了,你能回来吗?”“妈妈,我的生日好想看到你哦!”“妈妈,妹妹说她想你了,要是我的生日你能回来就好了!”从儿子一天变着法打的几通电话里,我感受到孩子们对母亲浓浓的思念,但看着办公桌上一堆工作表格时,我只能长叹一口气。因此,当儿子再打电话过来时,我没好气地劈头盖脸骂道:“儿子,你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工作了!不就一个生日嘛,以后给你补要得不?”或许这招比较管用,我再没接到儿子的“骚扰电话”。

       所幸,儿子生日那天,紧张的工作状况有所缓解,我下班后匆匆往绵竹赶,去奔赴孩子的生日之约。5个多小时的车程,一路崎岖绕出大山,回到家已经快深夜12点了。推开家门时,儿子哄着妹妹已经熟睡了。

      “你要回来咋不跟我说一声?我今天忙,忘记了儿子的生日,是他用压岁钱带着妹妹去蛋糕店买的生日蛋糕。瞧,这里还给你留了一块。”听到爱人的话,再看到蛋糕旁“留给妈妈的”字条时,我再也忍不住,眼泪唰地掉了出来。爱人轻轻搂着我的肩膀,宽慰道:“放心,儿子理解你的工作,他说他现在已经是男子汉了,好多事情他可以帮忙做了。”看着两张熟睡的脸庞,我突然发现孩子们长大了不少。

       两年援彝已近尾声,因为阿依,我认识了美丽的甘洛。在甘洛县工作的600多个日夜里,我感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热情勤奋,也收获了在奋进路上的执着向上。我的援彝之路没有豪言壮语,但不缺不负韶华的纤纤柔情,在接下来的援彝工作中,我会传递好对口支援彝区的接力棒,助力甘洛彝区群众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