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4版(2023年03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热血女侠 一身警服一颗丹心
累计献全血超8000毫升,王萍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终身荣誉奖
□本报记者 白华宇

       今年2月,国家卫健委、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公布了《关于表彰2020—2021年度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奖励获奖者的决定》,其中,王萍荣获年度无偿献血奉献奖终身荣誉奖。3月7日上午,在成都市血液中心,记者见到了身着警服的王萍。面对荣誉,王萍感觉有点不好意思:“在知道获奖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很意外,总觉得自己没做过什么突出的事情,20多年的献血生涯一眨眼就过来了。”

       但其实,截至目前,王萍个人已累计献全血超过8000毫升,成分血超200个治疗量,参与献血志愿服务超过1000小时。她为无偿献血事业做出的各种令人钦佩的努力,在她眼里已经成了一种日常和习惯。

       为了献血

       她成了“运动达人”

       王萍是崇州市监狱的一名民警,从警生涯超过20年。2002年的一天,因为单位领导的一次号召,王萍头脑一热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无偿献血。

       王萍回忆说,彼时单位在号召参加无偿献血活动,王萍没想太多就参加。“那个时候其实对无偿献血了解得还不多,就把它当成一件好事情做了。”但在参与献血的过程中,王萍第一次知道无偿献血能帮助到临床上需要用血的病人,给他们带去希望。王萍当场就暗自萌生了个念头:以后会再来,还会常来。

       参与无偿献血前,献血者需要进行血液检测,相关的指标不合格就无法献血,为此,王萍也开始督促自己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我不自觉开始控制饮食和锻炼身体了。”王萍买了辆自行车,和朋友们一起翻越了夹金山和峨眉山,她还养成了跑步的习惯,成了朋友们口中的“运动达人”。单位举行的健步跑比赛,王萍拿了个第一名,被问到有什么诀窍,王萍总会说:“献血献的!”

       鼓舞大家

       她组建“崇州热血侠”

       在献血时,王萍从医生口中得知,临床上常有急需用血的病人,如果血库紧张,他们的生命将受到威胁。听过一些故事后,王萍意识到,尽管自己不会落下每一次献血的机会,但光靠一个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她决定把更多志同道合的爱心市民汇聚起来,大家一起努力做好这一件善事。

       2019年,王萍把自己结识的献血市民拉到了一个爱心群里,群的名字叫“崇州热血侠”。“做好事就相当于有了一份侠义精神,我希望更多人参与到无偿献血中来,一起当‘大侠’。”王萍笑着解释道。后来,王萍号召组建了“琴鹤深蓝”青年志愿服务献血分队,让崇州市的公安队伍成为无偿献血队伍的一部分。

       在“崇州热血侠”群里,有来自各行各业的爱心市民,王萍常组织他们开展集中无偿献血活动,在爱心不断交融的过程中,自己也收获了感动。“群里有一个外卖小哥,在送外卖之余,有时路过献血点就挽起袖子献一次血,还有很多在崇州城区的商圈当保安、当柜员的年轻人,他们不仅去献血,还牺牲午休时间主动去献血点当志愿者,这些瞬间都让我很敬佩。”王萍说。

       她很欣慰

       更多人挽起袖子

       看到越来越多的市民参与其中,王萍直言欣慰不已。“很多学生还会把无偿献血当作自己的成人礼,用一份善举纪念自己的人生走向新的阶段。”王萍说,自己的女儿就是如此。在母亲影响下,她在刚满18岁的这天参与了人生中第一次无偿献血,后来也常跟随妈妈一起参与其中,如今在清华大学读研的她,也在校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活动,并号召同学积极参加。

       此前,王萍先后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个人奖)等奖项,而这次她获得了“终身荣誉奖”这个重磅称号,面对荣誉,王萍一直很谦虚,她说,无论获得什么奖,她都会保持初心,热爱献血事业。“因为无偿献血的一切都融入我的生活中了,我把它当成一种爱好在做,或许已经习惯了吧。”

       回忆起自己的无偿献血生涯,王萍告诉记者,自己以前是个很内向的人,起初自己献血都没想过让更多人知道,但当深度参与了无偿献血以后,鼓起了勇气让更多人参加,认识了更多的人,让自己开了眼界,无偿献血不仅在帮助他人,其实也在帮助自己。“看到更多人能够参与进来,我就感觉自己做的一切都值了。”王萍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