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省妇联和省人社厅公布了新一期“四川省三八红旗手标兵”“四川省三八红旗手”和“四川省三八红旗集体”名单,其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运营管理部专科经营助理、副研究员,现任南充市营山县人民医院院长余秀君荣膺本次“省三八红旗手”称号。在接受采访时,余秀君很谦虚:“作为一名来自华西医院的挂职院长,我感觉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情,让医院业务能力提升是华西领办模式的功劳,而单位里的女职工,我都把她们当成姐妹,关心关怀她们是应该的。”
医院的“专业经理人”
不同于临床一线的医生护士,余秀君在医疗机构专职运营管理者的岗位上工作了19年,是医院的“专业经理人”。近年来,随着华西医院在全省多地广泛开展“华西领办”模式、协助当地医疗机构发展,余秀君开始与南充营山结缘。
2021年6月,根据营山县人民政府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合作办医协议,余秀君前往营山县人民医院担任院长。彼时“华西领办”合作办医已在多地开花结果,但在余秀君看来,单纯在“功劳簿”上套用成功经验,让营山县医院挂个华西的牌子并非患者所期待的。来到医院不久,余秀君就开始积极了解医院情况:“不仅要注入华西基因,还要量身打造适合当地医院的模式,这样才能更好服务患者。”
在余秀君指导下,营山县人民医院先从科室强化下手,不久后,该院肿瘤学科、普外科、麻醉科、消化内科等8个科室成为南充市重点专科,呼吸内科、产科、医学影像科等科室成为省级重点专科。在华西医院支持下,营山县医院新建了介入中心、肿瘤放疗中心、高压氧治疗中心等,加入了肺结节/肺癌全程智慧化管理项目,并挂牌“中国肺癌早诊早治提升工程营山分中心”,让确诊以后就需要进城奔波的肿瘤病人有了就近治疗康复的选择。
除了方便了病人,当地医护人员通过余秀君的牵线,也看到了新的希望。依托“5G互联网”智慧医疗系统,营山县医院可共享华西医院优质医疗教学资源,3600余名当地医生护士得到培训,65人成为业务能手,45人成为县域名医,其中更有2人顺利考取了华西医院的医学研究生。
“以前从来没想过参加了工作还能在华西深造,现在想想都像做梦一样。”营山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医生王钰玲说,在余秀君的鼓励下,她鼓起勇气接受了机会,最终顺利成为华西医院学科主任陈勃江的“徒弟”,接受一对一指导。余秀君告诉记者,在不久的将来,还会有更多的当地医务人员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华西的帮助,在实现自我价值的道路上获得成功。
同事称她“拼命三娘”
除了专业和能干,余秀君在同事之间还有一个称呼,叫“拼命三娘”,回忆起她为营山县人民医院做过的事情,几乎所有人都说她“太负责”“太拼了”。把营山县人民医院打造为“三甲”是余秀君及华西医院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让医院服务能力达到“三甲”水平,余秀君事无巨细,经常忙得忘记吃饭和按时下班。
2021年10月的一个夜晚,忙碌了一整天的余秀君在回家路上不慎摔倒,导致身体多处骨折和挫伤,被医院急诊科紧急收治。但想到彼时正是创“三甲”的关键时期,余秀君刚恢复了一些,就立马回到岗位。同事们都劝她多休息几天,但余秀君说:“离胜利不远了,这种时候我不能不在。”
去年,南充市和营山县面临多次本土新冠疫情冲击,余秀君也是带头上阵,在她的引领带动下,全院上下人人争到抗疫一线,纷纷递交驰援疫区的请愿书。医院顺利完成了全县3个隔离点、10次大规模核酸检测及20次援助外地的抗疫任务。去年12月,面对急诊患者不断增加、救治压力持续增大的情况,余秀君第一时间梳理好应急流程,和一线医护人员一起战斗,做到了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兜住了当地群众就医安全底线。
努力的成果是看得见的。通过余秀君的努力,截至2022年,营山县人民医院三四级手术台数增幅高达129.37 ,危急重症的救治能力进一步得到了增强,县域外患者就诊率增幅96.23 (以上数据相较于2020年),为该县实现“大病不出县”做出了贡献。
“姐妹”们的贴心人
在女性同事眼里,余秀君不仅是院领导,也是她们口中的“好姐妹”。营山县人民医院有60 的干部职工是女性,撑起了医院的“半边天”还要多。两年来,余秀君也会组织开展“三八”妇女节系列活动、“5·12护士节表彰活动”等活动。在工作中,余秀君也很照顾异乡的“姐妹”们,时不时和她们谈心,了解她们的工作和生活状态,给予她们指导和鼓励,她尤其重视医院引进的年轻人才,经常为她们想办法排忧解难,帮助她们快速成长。
“女同志应该拥有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坚韧品格,营医的姐妹更应该展现出新时代女职工的风采。”本着这样的理念,余秀君也坚持把自己塑造成“姐妹”们的贴心人:“和营山的姐妹共同努力取得今天的成果,也展现了我们女同志在医疗事业中迸发出的强大力量。”